01
看了那么多育儿经,还是不会教育孩子,这个困境,如同听了那么多大道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一样,让人困惑、无力。
很多问题的解决,方法只是一部分,方法背后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自我认知,才是决定方法成败的关键,这就是为什么看的时候,感觉很有道理,一旦做起来就走样。
02
家庭教育,从根本上说,从属于父母与子女的相处,所以,教育孩子的根本,是把握父母与子女相处的原则。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无非就是把握人与人的界线,以及人与人的链接这两个原则问题,父母与子女的相处,亦不例外。
如何把握界线?一句话,两个方面。一句话:做好榜样,两个方面:克制自己的期待及把重点放在自己身上。
如何链接?也是一句话,两个方面。一句话:及时关注,两个方面:倾听孩子及满足孩子真正的需求。
03
中国式父母,在传统的定义中,是牺牲奉献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是,这种模式之下,往往是父母对子女抱以不合理的期待(过高居多),而且不合理期待的背后,往往是父母将内心的缺失投射在子女的身上。
《无声告白》这部小说,通过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细腻的人物内心描写,让我们认识到父母这种心理机制对一个孩子所造成的影响。不合理的期待,子女不堪承受之重,是父母对子女一种隐性的入侵与干预,在这里,界线何存?
父母应将重点放在自己的身上,审视内心的缺失,努力去满足其需求,而不是寄希望于孩子。这意味着父母需要提升自我认知,在满足自身需求的过程中,为孩子做个好榜样。
比如,父母对尊严和成功的需求,需要对自己抱以合理的期待,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看似微不足道的进步中,肯定自己,感受那种满足感。父母的努力,以及对成功的正确定义,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示范与榜样,而且传递出积极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能量,无须说教。
04
在人与人相处之中,爱是一个使用最多最泛滥也最扭曲的一个词。爱是什么?爱是链接,爱是一种能力,爱是在他需要的时候,你能够与他链接,感受着他的感受,能够懂他,而不是我为你好。
可是,当你不能克制自己的期待,将内心的缺失投射在孩子身上时,孩子生活在你的影子里,孩子没有自己的影子,你自然也看不到、听不到、感受不到孩子的存在,不能满足孩子真正的需求。
孩子真正的需求是什么?是他的想法与感受,能够有人倾听。倾听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当孩子的梦想能够有人倾听,他觉得这个梦想可以成真,当孩子的烦恼与痛苦能够有人倾听,他能够获得“系统重启”的能量,继续前行,当孩子的欢乐能够有人倾听,他觉得生活可以是快乐的。
现实中,很多父母采取背道而驰的做法,将子女从自己的身边推走,让他们无处诉说,所带来的影响恐怕是很多父母所没有预料到的,子女不清楚自己的需求是什么,不相信梦想,即使有也没有勇气去追求,快乐不是罪,却没有快乐起来的理由与能力,他们陷入一种“爱无能”的状态。
05
克制自己对子女的期待,将重点放在自己身上,这不仅是对孩子的尊重,尊重孩子作为独立个体与我们的不同,与此同时,也给孩子做了最好的示范与榜样,这才是有效的言传身教。
只有遵守了这第一个原则,你才能看见孩子的存在,你与孩子的链接才能真正得以建立,满足孩子真正的需求,孩子的自主性,因为父母链接输送的能量,才得以成长,孩子也学会了如何关爱自己,滋润生命。
这是父母与子女相处的两大原则,也适用于其他场景的人际关系,当然需要调整距离与尺寸,以把握界线远近与链接程度。
方法与技巧固然重要,但方法与技巧背后的道(思维方式、价值观、自我认知)更需要一并学习和领会,这样,方法才能发挥效能。
当然,我们的学习也处于螺旋式,不断循环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