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感觉到自己有些问题越来越明显,是一些类似于社恐的问题。社恐全称社交恐惧症。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医学上的心理疾病,多以过分和不合理的害怕外界事物或环境为主要表现。曾经在微博上看到说,现代社会的年轻人,或多或少都有心理疾病。之前是不以为然的,如今却颇为感触。
写这篇文章时,我刚刚结束今天的聚会回到家,和三个女生同事,吃饭与聊天,长达三个小时的交谈让我口干舌燥,面红耳赤,能听到自己耳朵的轰鸣和久久不能平复下来的心跳,打字的手发抖,脑袋不能思考,于是停下来给自己倒了一杯温开水,长长的舒几口气,看几页书,然后再继续这篇文章。
我的社恐表现 明明自己很孤独无聊,却懒得认识新朋友。每次结束一场聚会之后,会心跳加速,全身紧绷,感觉比干了一架都累。
因为新工作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全新的城市,新的同事大多热情,会经常约着出去聚餐。但我竟然开始对人数超过三人的聚会感到恐惧,对哪怕两人的聚餐亦觉得畏惧。
我疯了一样的渴望自己一个人的生活。一个人做饭,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书,一个人走路和睡觉。哪怕在这座城市我是孤身一人,也完全不想去社交。
社恐这个问题对我而言自然不是无故而起。
说来大概有三个原因,第一,大学时一场兴师动众的女生宿舍大战让我开始对与人交往心有余悸。女生和女生之间的矛盾其实并不能清晰的分出来对错,也许是因为一口气憋在心里日积月累,也可能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反正结果就是我与朝夕相处,亲密无间的一个大学室友在即将分离的大四这一年互相对骂,最终鱼死网破,放弃四年的感情,翻脸为仇人。如今想来我还是不能接受,也不能理解,为什么我们最终会是这样的结果。很多次做梦梦到她,手挽着手逛街或者怒目而视,惊醒之后久久无法入眠,想质问一句为什么,也想说一句对不起,却完全不知道没有深仇大恨的两个人是怎么走到最后这一步。从那开始我对所有的没有距离的女生之间的交往唯恐避之不及。
女生真的是一个很恐怖的生物,她们总是口是心非,你从来不知道她们心里的真实想法,也无法从彼此相处的神态和语句中准确的获取到她们对你的好恶,以至于你根本不知道她们是否应该信任和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交往。当然并不是结交的女生都是如此,人生总有一两个知己,然而你不可能只与这一两个知己交往。每一个女生都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也是社会学概念上的人,社会学上的她们和善明朗,也自私黑暗,我也不例外。这个形容并不是说女生不善良。一旦与女生朋友深入接触,我总是能在谈话中听到她们对人和对事各种各样的吐槽和八卦,我也无数次有想和别人吐槽和八卦的欲望。然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也很难有一辈子的牢固的友谊关系,风水轮流转,所以总有一天,你所有的哪怕只是全无恶意的抱怨都会被添油加醋的变成诋毁的语言传回当事人耳朵里,那时看似牢固的友谊就会立刻分崩离析或者彼此最终只能虚与委蛇,所以如果抛却其他身份,只与女生作为朋友交往,真真是世界上最困难的工作。我开始害怕跟女生交往,也恐惧听到任何人与我分享秘密和八卦,这是我开始社恐的第一步。
第二个原因,则是源于性格里的敏感。敏感的人拥有这个世界上双倍的幸福也要承受双倍的难过。一点小事就会放大,感动和喜悦会放大,不快和争吵也会放大,所以她们总能更快乐和懂得感恩,也会更痛苦和不能释怀。敏感的人往往多疑。一方面,她们对说者无心的一句话,变成听者有意,会翻来覆去的琢磨说者的态度和更深层次想表达的意思,真相甚至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听者将陷入一个自我怀疑的深渊,一般情况下都不能被救赎,除非对方为自己的这句话做一个解释,而这样的可能性很小,因为无心的说者大部分都是从不自我剖析的一类人。是否会自我剖析是鉴定敏感的一个标准。从不会自我剖析的人,对周围人和事的感知程度很低,她们不太关心人与人精神世界的交流,只限于考虑遇到的事情和面对的问题。这样的人很幸福,因为没有痛苦的自我厌弃阶段,也不会太在意别人的眼光。
因为太在意别人的眼光,所以敏感,因为敏感,所以更加在意别人的眼光,敏感的人会陷入这样的死循环里不能脱身。这就直接导致在社交过程中,敏感的人往往最被动,遇到事情会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生怕自己的言行举止惹得别人不愉快,结果往往不愉快的都是自己。这样的性格缺陷,导致我在体制内的工厂上班之后,习惯了与机器交往,没有生活压力的情况下,再也没有想与人交往的欲望。
高三时有一个同学,她学习很好,却有爱占别人小便宜的毛病,那时班里流行家长送饭,她的早饭就在这些同学的饭盒里解决了,吃你一个鸡蛋,喝我一碗汤,在那个年代和那个环境里,所有孩子都被灌输大方以及要跟同学处理好关系这样的理念,所以没有一个同学拒绝,结局是,她无知无觉的快乐的过完了高三,并且顺利考上了大学,后来同学聚会,这样的事情也没有人再提起,没有谴责和不愉快,但事实上是那些被占了便宜的同学在那一年大多心里并不畅快。
最后一个不想社交的原因是不会拒绝和总在努力调和。在从小的家庭教育里,哪怕不开心也要照顾别人是与人交往的一个原则。这使得我从小对别人提的所有要求不会拒绝。帮忙带个饭,好啊,哪怕其实我并不顺路也没有时间,帮忙写个作业,可以啊,哪怕我自己本来是想要去看书或者散步,陪我去唱歌,行啊,哪怕我不爱唱歌并且完全不感兴趣,我们去吃日料,没问题的,事实上我可能当时更想吃火锅。这是毛病,要治,然而顽疾难治,最后只学会了逃避和掩盖。
而在交往中,总是下意识的调和席间的氛围和顾忌每一个人的情绪,努力去融入每一个团体,最终总觉得格格不入和筋疲力尽。偶尔与相处起来觉得舒服的朋友约会,往往幸福的心底发颤,微微酥麻。可是社会上无用但必要的聚会总是避无可避。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特意问了旧识和新友,你觉得你有社恐吗?你觉得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友一:一点点社恐吧,懒得认识新朋友。友二:社恐我觉得每个人都会有一点,我可能是轻度社恐,在一个不熟悉的环境里,面对不认识的人,会不自在,觉得很累,只想快点结束。友三:有时候会有。有时候宁愿呆在家里宅着看剧也不想出去应酬,还有就是在一个集体里总觉得格格不入。后来又在微博里搜“社恐”,满屏的社恐体验完全感同身受。
社交恐惧症已经成为90后新型社交潜规则。可能是因为我们生活太闲,压力太大,想法太多,所以有此无处安放的小情绪。这样一种状态是短暂的还是持续的,那么如果是持续的,又会持续多久,是否有结束的一天我并不知晓。我能做的只有面对它,认识它,努力去解决它或者顺应它。
我有爱的人,给我安全感,让我哪怕现在社恐,却从不绝望。我在寻找让自己舒服的交往状态,也在慢慢学着去拒绝和适应和别人舒服的聚会。
我说不出毒鸡汤去呼吁有社恐的人多出去走走,学会与人交往和微笑面对人生。只能剖析自己,期望让与我有同样感受的人更加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状态,然后去寻找适合自己的解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