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的大熊最近出了一本很有趣的书《格局逆袭——普通人的制胜之道》
标题非常有吸引力。
世界上至少有80%的人想要逆袭。
因为至少有80%的人是普通人。
致胜,是100%的人的刚需。
这几个关键词如此恰当的排列组合在一起,就引发核聚变了。
所以仅仅看标题,就知道作者万能的大熊(宗宁)这个“微营销第一社群大熊会创始人”名副其实。
标题下面有这么几行字:
有人靠天分逆袭,
有人靠身份逆袭,
如果你什么都没有,
也许只有靠格局了。
怎么样,勾起阅读意愿了吧?
于是,你可能会猜想,如果有这么好的标题、这么明确的定位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了。
这里的成功指的是很好的销量。
如果你做出这样的判断,那么你的判断是正确的,在判断力的自信度上可以加分了。
这本书从2015年9月出版到2016年1月的4个月时间里,已经印刷8次了。
我简要的浏览了一下,把它买了下来,因为之前我已经关注了他的公众号“万能的大熊”。
我判断出他的文章是值得读的,有内涵、长见识、有趣味。
我为什么不在公众号上读他的文章,而是花了几十块钱把这本书买下来呢?
原因只有一个,节省时间。
为了更方便的在纸质书上进行圈圈点点,批注,更迅捷的提炼干货,从而更高效的学习。
善于节约的人把一分钱掰两半儿去花,善于学习的人需要把1分钟当两分钟来花。
万能的大熊在书中讲了成百上千个例子来说明格局的重要性,也讲了许多生动的故事来说明格局逆袭。
这里剧透其中的一个:
“之前我有个白手起家上十亿的老板,焦虑的时候拿着菜刀砍板凳,后来几十亿的老板,一天大概只睡四小时左右,四个助理轮班倒,还累趴了两个。你说他们成功么?我觉得挺成功的,你觉得他们生活的开心么?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是开心的,有成就感的,对于你来说,你先每天只睡四小时我看看。”
这段话,把我乐的前仰后合。
仅凭这一点,这本书买值了。
这个故事出自大熊的这篇文章“成功其实比失败可怕多了”。
故事跟格局有什么关系?
可以这么理解:你希望成功,但是你也要承受得起成功。
成功真的很容易承受吗?
对于正在逆袭中的屌丝,这不是一个指的在乎的问题。
对于一个快饿死的人来说,你告诉他吃馒头可能噎着、也可能撑死人,这个有意义吗?
当然没有。
在我看来,这些故事告诉我们,走上成功道路需要付出代价,即便成功之后仍然有代价!
或者这么来说,即便成功之后仍然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那么在逆袭的道路上付出的代价会有多大。
甚至是这样的,没有对付出代价有充分的估计和准备,逆袭,就免了吧。
要对付出的代价有准备
于是,我联想起我的一个同学的朋友的经历。
他们在当年一个社团活动中认识,这个活动叫做“大兴安岭野外生存”。
真的在大兴安岭深山老林里野外生存啊。
两人后来一拍即合,成为长期的朋友,如今比朋友还密切了。
这位兄弟,曾经在一个三流大学上的本科,然后到中科院的一个部门干着小职员。
不甘心一眼望到头的职业生涯,业余时间在家里创业。
干了好几年都没什么起色,工资除了补贴基本的家用,全都投到创业上了。
后来跟几个哥们开发了给小孩子玩的电动玩具鱼,居然拿到了美国人的订单,终于看到起色。
于是开始生产。一谈到硬件的生产,有经验的人马上会想到,成本。
是的,有订单,但硬件的供应链很复杂又太长,成本比较高,再加上自身经验不足,赚了一些钱,但不多。
总算不像许多创业者血本无归,这哥们幸运的可以继续创下去。
机器鱼的钱赚不多,于是几个兄弟开始想办法尝试新东西。
做游戏,而且是手机游戏,这个成本低。
有编程的手艺,就做吧,但是做游戏的太多了,做了几款游戏都没火。于是沉闷了。
但他们发现,虽然自己做的游戏没火,但是这个过程中积累了游戏的鉴赏力,不仅仅是游戏体验的鉴赏力——有这种鉴赏力哥们儿的在各种网吧里多得是。
他们积累的是对游戏市场的鉴别力,什么样的游戏容易火,以及运营游戏的经验。
于是,几个人想:咱创意不行,做不出好的游戏,那就买一款有潜力火但暂时还没火的游戏,把它运营好了,不就赚了吗。
听起来挺简单是吧,是的,他们就这么干了,选了一款游戏,果然运营火了。
不但运营火了,而且大火,迅速的火。火到,一款游戏一天的收入就达到300多万人民币。
于是这个兄弟发生了一个不同以往的变化。
睡不着觉。即便很晚才下班回家,仍然睡不着。每天夜里在小区院子里一圈一圈的溜圈,不是在思考问题,而是兴奋的睡不着。
这种日子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后来终于过度过去了。他后来把公司设在北京一个非常夺目的地方,员工有700多人。加上深圳、美国的研发团队,总共有1000多人。
你知道,对于一个软件公司,1000多人的规模有多大吗?当年傅盛的可牛和雷军的金山安全合并成的金山网络的所有人员加起来才300多人。
这个公司专门做手游。
我的同学把我引荐给这位兄弟的时候,我们一起参观了他的公司——700多人在一个巨大的大开间里办公。
午饭之后,回来的路上,我的同学跟我说:你看这哥们,现在还这么土是吧,发型、着装,扔到大街上,看上去就是一个土包子。
为什么?穷怕了,当年的创业过得太苦了。
每个成功,都是长期、正确积累的产物
大熊的故事和我的故事看起来跟格局没什么关系。其实都跟格局有关系。
在大熊的故事里:
那个十亿的老板,不怕员工看见他焦虑,而且自己还有办法对付焦虑,拿菜刀砍板凳。虽然伤物,但不伤人。不像张飞,鞭挞士卒。
那个几十亿的老板,一天四个助理轮班,累趴下两个,自己平均睡四个小时。这也是格局啊,他知道他不这么干不行,他知道他的同类人是怎么干的。
在我的故事里:
这位做游戏的兄弟,这么多年熬下来。
第一,他在起初的好几年里一直是兼职创业。
兼职创业也是格局?不是有许投资人说,创始人不全职,就不给投资,因为没决心嘛。实际上,坚持创业是绝大多数创业者的最优选择。
因为根据《零成本创业》的作者 约翰·马林斯统计,只有1%的创业公司能够拿到融资。
“成为或者作为一名企业家殊为不易。为自己的企业筹集资金更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情。即使在好的年头,也只有1500家美国企业获得风险投资,还有大约50 000家获得天使投资,这个数字对于500万家寻求创业资本的企业而言微不足道。据Statista公司研究,目前情况变得更糟糕,2013年全美风险投资公司仅达成843笔种子投资交易,尽管该数字已经是近年来最高,比2010年交易量增长了两倍多。这真不是一般的难!”。
这就是融资的第一真相。我不知道这位兄弟有没有做过这些调研。但是兼职创业对于绝大多数创业者而言,都是把控风险的第一选择。
第二,他能说服自己的老婆。
从这位兄弟日后的表现能够知道创业时期他们过得怎样拮据与寒酸。但是老婆不但同意创意,而且这么多年走下来。这说明这位兄弟不但有格局,而且找了一个有格局的老婆,或者能够让老婆变得有格局。所以,难怪许多企业的创始人的公司里有老婆的股份(这位兄弟就是这样),因为,共患难过。
第三,他相信他能干成。
做玩具,开发游戏,一连跟老婆、兄弟过了好几年苦日子而不见起色,但是他继续干下去了。干成的因素有许多,但其中有一条是肯定的:他相信他能干成。至于说,他为什么就相信自己能干成,我们只能归之于一句话:格局。也许在他创业的年代,马斯克还没有那么红,他也未必听说过马斯克的这句名言,
“在某些时候,你所相信的东西实在太过重要了,哪怕是失败你也必须去做。”
但是,他在那几年里必定持有与马斯克类似的信念。
开始锻炼吧,只要你想变得更好,无论哪个方面
大熊的故事和我的故事中,还反映着一个共同的格局,他们不但能吃苦,而且能吃苦。
那个几十亿、的每天睡四个小时的老板,我不知道他之前有没有体能储备,工作之余是不是有锻炼身体或者专门的健身活动。
那位游戏发家个兄弟当然是有体能储备的,要知道他们当年、学生时代是搞“野外生存的”,野外生存不是说有多聪明就可以,体能不行,想都不要想。
而我那位同学在参加“野外生存之前”参加过自行车社团、参加过爬山社团。这些人,都已经做好了体能的准备,而且现在依然是体能锻炼者。
如果你在看这些企业大咖除了在各自领域呼风唤雨之外,他们的日常生活,更值得关注——不是那种八卦式的关注。
潘石屹跑马拉松,扎克伯格的新年计划是跑365英里,王石登顶珠穆朗玛峰等等。
你以为他们是玩票猎奇嘛。全都不是。就想大熊说的那句话,“你跑个马拉松我看看”,“你登个50层楼我看看”(爬珠穆朗玛峰额是要花钱的)。
这些统统是格局!
那么究竟什么是格局?
两个定义,一个是抽象的一个是具体的。
抽象的定义:格局是一个人的眼界、见识、判断力、预见力,是一个人的胆识、胆略与胸怀。
格局有大小、有高低、有种种差别。胆识这个定义没有告诉你怎么提升格局。
具体的定义:格局是一个人跟什么样的人、跟什么样的知识和思想进行交流。
于是,这些人、这些知识、这些思想,就把这个人的格局大小、高低、差别区分出来了。
这个具体的定义,你就知道应该如何提升格局了。你也知道为什么有些人的格局小,有些人的格局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