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Min(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838377987/
记录俩件事
知乎上看到有男生捡到校园卡,加女生微信以为是追求者感到不耐烦,被说了有病后拉黑了男生。网上的大家都很严厉,对女生还有后续其男朋友、室友评论里有很多嘲讽的话,这里应该会存在平时自己被误解的带入感,我能理解。
我想除了具体对人群的评论外,还有值得谈论的点是在其男朋友说的话本身上。因为自己女朋友感到被欺负了,于是开始哭,好像哭就代表了正义,加上所谓男朋友的职责,跑来兴师问罪,让男生道歉。我想为什么会对这里感到敏感?大抵是感到与不久前飞飞给我说他们店里的男生,因其前女友和别的女生打架,认为前女友的现男友没照顾好人家,遂去打断其鼻梁骨,致使其住院,借了老板上万来赔钱类似。
这俩件事都有让人感到荒谬的地方,以前往往路见不平的时候,施暴者们都会说出一句经典台词:“关你什么事?”,意思是不认同对方出于正义感,或是责任感去做一些与自己利益不相关的事。但在这里,一个对现女友打抱不平,一个是对前女友打抱不平,但我都不太能感受到他们自己究竟对发生在他们女友身上的事情抱着什么样的观点, 关注的重点始终是女友是不是生气,受委屈了?于是意识到,我觉得不合理的事情,但却是很多人的基本认识,譬如上面这句话,好像自己的对象有了情绪,那么事实如何就不重要了,真实的对错也不重要。我感到,这是儒家文化对我们的影响,产生矛盾的并非是俩个与自己不相干的个体, 对象其实会被归为是自己的家人,此时问题便上升到:家人与外人的冲突,在普遍印象里,在这种场合下,事情本身对不对反而不那么重要是不是?因为一定要站自家人才是对的。孔子认为:“子为父隐,父为子隐,直在其中矣。”,具体是,孩子因为父亲犯了罪,把自己的父亲报告给了官府,这件事孔子认为孩子应该为父亲隐瞒,父亲应该为孩子隐瞒,正直存在于此。
这件事本来只是丢失校园卡的女生和捡到卡的男生之间的冲突,具体的对错,可以仍由双方慢慢展开讲述各自的观点来尝试解决,但后面出现的男朋友和室友的角色,反而使得和解成为了不可能。(因为女生已经不能自己阐述自己的想法了,而这个女生被指责了之后立马拉黑别人,也能感受到其对坦率表述自我观点这一手段的逃避。)自此,我不禁想问身为男朋友,也是朋友的职责是什么?这个答案,由阿德勒提出的课题分离观点我是认同的,所以我想“后果自负”,是对其最基本的帮助,如果这点都做不到,那么实质上只是在逃避问题,而不是帮助其解决问题,非他人请求下的插手,便是荒谬感的根源所在。他人之事,哪怕你是再亲近的人也不能干涉,他人的人生,就得自己亲自去经历才行。
第二件事
关于给予他人时间这件事。记忆有些模糊,但昨晚睡前一个画面还很清晰:小学生日那天我放学回家,跟我妈要了零花钱去买蛋糕,路上碰到骑摩托车的我爸回家问我去干嘛,我说去买蛋糕,本以为会得到生日的祝福,结果则是大发雷霆,我爸愤怒地问我说快吃饭了吃什么蛋糕?最后我哭哭啼啼地回家了,哪怕后面我爸知道了今天是我的生日,拿着蛋糕来哄,我也不在乎了,因为其实也不是蛋糕重要,甚至也不是生日,而是他不觉得我买蛋糕是事出有因,或者说,我在他眼里,就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所谓的信任感,我一直以来都很渴望的东西,但它并不是一个简单等价置换就能获得的,我渐渐意识到一个人是否拥有信任他人的品质才是更为重要的。
我总在想,为什么人们不担心自己可能会误会别人呢?为什么会那么果断给一个人下定义?下午的时候想到了,倘若是我,对不喜欢的家伙,常常也不想再过多思考什么可能性了。但这也需要一定的勇气,就是被他人讨厌的勇气,所以从这一点来看,反而伤害他人的能力同样意味着一定的自信心。但话又说回来了,别人为什么要在乎你的感受?既然每个人都要为自己而活的话。尽管如此,我们有自由表达的权力,但同样也会希望有人能接受自己,而不只是诘难,我之前有和姜姜讨论过什么才能是朋友?话题从晚饭持续到凌晨我才意识到,原来我在要求别人为我做什么的才能称作朋友时,总得有一方先做出什么才可以。所以,想要被爱的我们只有一个出路,便是先由自己发出无条件的信任。
其实一开始还是由于工作上被人信任,不因为一时的出错而被归咎责任,令我十分感动,想到团建上,之前的公司总是在说酒后吐真言,实际上就是批判大会,还是不信任,还是认为你是弱者。原来是这样啊,因为认为你我不是同一层级的人,才会不给你解释的时间,也不认为你的解释有所价值。这一点,哪怕是小孩,也同样能感受得到自己有没有被尊重,但现在已经不是小孩的我们,却总是学不会尊重一个同样成人的他人。
虽然看上去只是简单的给予时间,但这里面包含的信念,却足以温暖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