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儿时时光,荡漾在奶奶哼的儿歌中,这歌声最美的伴奏,是奶奶那缝纫机的吱吱声。奶奶最宝贝的东西就是家中大厅的三台缝纫机,尽管它们时常处于半休眠的状态,但仍坚守着岗位,无限期地延迟退休。
奶奶年轻的时候,是十里八乡有名的裁缝师傅,据她自己说,最风光的时候,上门弟子就有十几个,有的人家很远都送女儿来学做衣服。那时候,成衣制造还没盛行,每到赶集,大街上挂着的,仍是一匹匹布料。人们要添置衣裳时,总是量好料子再拿到裁缝店里裁制。那时候,最时髦的款式就是西装领、直筒裤,走在街上,清一色地都是同款。那时候……
小时候,我总喜欢坐在小板凳上,听奶奶说“她的那些时候”。每当她说起这些,总是微扬着头,斜翘起嘴角,仿佛随时沉浸在旧时光中。在那片时光里,奶奶是光荣的,是走在时代前沿的,没有被柴米油盐束缚在厨房,有自己的裁缝事业,自己的奋斗目标。
不过,奶奶的“光荣时代”早就已经过去了。时代进步,科技发展,服装厂更新了一代又一代。人工批量生产、机械智能制造……社会在先进的路上越走越远。我们乘上科技发展的列车,不断往前,飞速往前,开创着一块块新的领域,注定着,一些不合时宜的东西就要像窗外的风景一样,被抛在身后。
这时,奶奶却反常地落后了:淘宝盛行,微商崛起的时代,还坚持手工制衣!人人追求快速、方便的时候,她还守着那几台老式缝纫机!我年幼的头脑总是不能理解,奶奶为什么不跟我们一起住到城里去,为什么不把这几个老家伙搬到阁楼上藏起来,为什么一年做不了几件衣服还要进购布料,为什么帮别人缝衣服、换拉链只收两块钱?就像我不太明白,为什么周围邻居总喜欢到奶奶家楼下聊天一样!
不过,我知道总有一些老人家习惯穿奶奶手工制的中山装;总有人一到奶奶家就嚷着“师傅,帮我弄一下,我找了好久才找到你这家裁缝店!”我知道,周围乡亲们都特别喜欢我,他们一看到我就喊我小裁缝,就喜欢给我糖吃。我知道,奶奶家的缝纫机总有一天会退休的,就像车窗外的风景一样,慢慢靠后。但同时,风景也会在心中,留下痕迹。路的前头,会有新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