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心智慢慢知道那句话——天助自助者,当下就是最好的,如想要成自己,则需要有付出。
体验式教育不是灌输而是探讨分享,别人的终究是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却无法替代自己的行动。
在看这本书,书里面有一句话:
保守你的心,胜于保守一切
于是写下这段话:
我们的眼睛太喜欢盯着别人了,通过别人来看见自己,通过电视来打发自己……
我们为什么在不全面了解对方的情况下,给人标签?
例如:我看一个现象做一个抽象概括,这个来源于学科,专业和经验,这是不是来源于——"给我答案"的教育呢?不知道
从管理学的角度,金字塔模型是保证组织的稳定,也是好的啊。
我们的社会本来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如果用完美主义的方式生活 那人家就是地狱——完美主义在追求一种人类无法到达的境界——永不犯错。
从这个角度,犯错是机会,多好啊,至少从自己角度表达自己独立思考了。
通过犯错不等于不对,而是了解对方此刻需要什么呢?为什么我接纳不了?
是不是我也接纳不了自己身上的某个特点,而把这个特点投射给对方了呢?
再提到"金字塔",根本没有贬义词,是我们理解有偏差,我们拥护党的领导,要做的是按照契约精神监督党,也就是监督人,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人民的幸福才是国家关心的,而不是认识领导就抱大腿……
为什么通过朋友圈一角可以贴一个人的标签呢?
我们以为别人可以拯救自己,本质是别人可以同行和鼓励,但无法替代。
写文字都是写自己的真实经验,成长无非是读书,赚钱,交流,……
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选择,每个阶段的选择也不一样,一个人的一个点无法涵盖一个面,一个面也无法涵盖一个立体空间。
一个人真正关心的是自己的需求,需求背后除了生存基本需要,还有情感的附加值和某个回忆片段或者某个人让你想起某一件事情,你才会产生购买的需要,接下来是寻找人购买。
如果一个人真的很想进步,那么最简单的方式是读书,读经典,行业最新成果……
慢慢地,人在读书之后会质疑和反思,也会否定自己和寻找更合适的方法。
读了双学位后,我在国企呆过,领导也重视发展。
可是,我发现喜欢自己还有一颗不安的心——作,还想尝试和折腾自己,看自己究竟有几斤几两。
在国企,那些资源是平台给我的,是带着平台的光环,在那个环境之下,我只能依靠外力称托自己,也无法认识自己你。反正,除了规律就是规律,周围的人是同事为主。
本着不折腾就不年轻的精神,我很想试一试,真实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自己离开平台之后,自己还有什么呢。
于是,开始一年多的体验之旅,读书会,培训会,讲座和公益活动参加户外运动,徒步,农场……
于是,为了帮家人,跑农村,农场,我尝试卖水果,写文案,推广和送货,一个人折腾体验这些环节之后……(后来发现,能走出舒适区是少数人的选择,改变的前提是对方想的想要变成自己。
如果对方不需要,那我们改造她们是不满意她们的现状,那带来的是对方的反感和抗拒)
举个例子:我的邻居,他对孩子教育是打骂,叫喊,做作业老师找她们,她们觉得面子不好,那就打孩子,然后找我补课,要我帮他孩子卷面满分,没有错,这样不丢他们面子。我说,做不到你的要求。你孩子有学习能力,只是不自信,他在你的打骂中对自己能力产生怀疑,你越教他越被动,越觉得自己怎么那么傻……我本着把孩子的学习交给孩子,鼓励孩子多角度思维,自己去检查作业……结果他妈妈说,我要分数,其它的不管。
那时,很难堪,教育被扭曲,忽视孩子了心理需求……最后还外归因,说别人多管闲事。也许,父母才是最需要被教育的,孩子需要被善待
父母和老师要的面子和绩效,把孩子的成长机会剥夺了,内驱力变成了外驱力,本来读书是自己的事变成了读书是为了别人,……父母把自己懒惰的压力放在了孩子的身上,如孩子不如其意,父母责怪孩子,我为了就付出什么……你对得起我吗?
他们打孩子的时候,我好言说一句,她反过来说:"还不是看到你来,他才就这样。"
把打孩子当自己作为父母的权力,把孩子当下她们的私有物一样对待,还带着打孩子是我的事,家丑不可外扬的信念。
慢慢地,我分享文章给她,告诉她哪里有公益课,而她的注意力是自卑,我说公益课不需要钱,她和我说,她认识谁谁,她家谁谁在做什么……我说噢,那你想要学习吗?
她的思维还是属于"熟人好办事的逻辑",她们看立竿见影的,而不是看自己。
这个的案例,需要顺其自然,缓缓跟进……
大多数人都是听身边的熟人的建议的,她们把自己局限在一个圈中,几十年不变的固化思维模式。
慢慢地,回到了叛逆期,我变成了别人眼中的攻击"刺猬",也没关系,这样的自己是一个阶段,也是被允许的,只是方法方式被我扩散化和无边界化了。
原本以为,别人不接纳是别人的错。其实,是来自自我否定和不配得感,来自自己内心不够强大而产生无力感引起的内心的冲突。
拒绝也是一种力量,让我看见了,每个人有脆弱也有坚强,有闪光也有阴影,强大不是以为完美而是接受自己不完美和别人不完美,自己爱自己,思念就放心里,人需要自尊自爱,不要为了一个男人而错过更多有趣的人生体验。强大自己而安住在自在。
在关系中体验爱与被爱。
痛苦的陪伴来自于我们不满意对方是这样的,而想要改变对方才,自己那段时间的改造,从一端进入另外一端,如其所是,那才能真正陪伴对方。
我们是普通人,谈一场干干净净的恋爱,那最省心了,不想那么错综复杂,可是我情绪不稳定,把问题复杂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