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森堡说:一个匆忙赶往伟大事业的人没心没肺地撞到一个孩子是一件罪行。”
教师在赶往伟大的教育事业的路上,也常常会撞到孩子,不管我们是有心还是无心,也不管是承认是否认。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不知道儿童在哪里?儿童是谁?
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眼里有儿童,心里有儿童,站在儿童的立场。一切远离儿童的研究都不是真的教育。教育的大智慧是认识,发现儿童,促进儿童的发展。
而带给我这些的正是这本书《儿童立场》,这本书的作者正是成尚荣老师。
走近成老师,跟随智慧的使者
没有见过成老师,只是从书页的作者简介上看到他:一位鹤发童颜,面带笑容慈善的老学者,便是我很崇拜的成尚荣老师。
再一次见到他,也是看到工作室里分享的照片,那是一张成老师和指导老师曦校的合影,虽满头银发,但精神矍铄,眼神里满是对教育的深情。
拜读成老师的这本书,不得不被这位长者对于教育的理解深度、对课堂本质的精辟隐喻、对学科建设的真知灼见肃然起敬。
成老师了解儿童,执着于儿童教育,追求着一种“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状态和情绪,也是他自然追求的情景与境界。(摘自某老师对成老师的评价)
成老师为了教育,更为了儿童,为课程,也为自己,写下了这样的一本书《儿童立场》。
与《儿童立场》结缘,追随导师的脚步
看到这本书,源于2018年10月16日去到了成都市**小学参加成都市第二届陈曦名师工作室会议,获赠于导师曦校,很是感激。
这是一本很特别的教育类专辑的书籍,很是可爱,缘于书中的插图都是一幅幅色彩鲜艳的儿童画。
拿回来读了些内容,便又置之脑后。直到学期末,工作室的小伙伴要一起共读此书,一起分享读书心得,才又捧起书来,读了两遍,仍就是了解个大致内容,兴许是太过愚笨,再加上上了岁数,于是特意买了个笔记本,开始每天读每天记录。
61岁的成老师,在退休后开始了自己的写作。在自序中,那句话触动了我:年龄不是问题,走了那么久,才知道,原来现在才是开始!
想想也是,老是在感叹自己上年纪了,因为在搬入新校区,来了很多年轻的新同事,从原来几乎年年参加各级赛课的我,渐渐变成了坐在后面的评委老师。
越发开始感叹自己老了,但在读了这本书后,很是汗颜,对于成老师,依旧对生活、对教育满怀着热情,而我倒像是快要退休的人。
现在才是开始!不为什么,只为了自己的成长!
是的,年龄真的不是问题,起点是自己把握的。
认识儿童,做儿童世界里的文化使者
要做儿童研究,必须要拥有一颗童心。即使我们的年龄在增长,但我们的心还是最初的模样。
陶行知先生说: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了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
这几句平时的话语,却道出了教育的大智慧。
那就是,告诉我们,要学会去认识儿童,发现儿童,研究儿童。这才是一种“活”的教育,这也才是教育的本真。
作为教师,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解放儿童,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儿童。不要一味的高高在上,有时候我们完全可以退到后面去,做一个安静的听众,让课堂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变成儿童之间思维的相互碰撞,相互的尊重与赞赏。
我们,长大了的儿童,作为教师的儿童,儿童的教师,要敢于去发现儿童的可能性,为他们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信任。
教师,教室里的儿童,儿童的教师,站在儿童的角度,去认识儿童,读懂儿童,研究儿童,做好儿童的教育。
智慧来自儿童,去做智慧的老师
孔子曰:知者乐山,仁者乐水;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智者和仁者并举,其中有一深意:智者当有爱心。
教师应是智者,应该是有大智慧的人,要具有爱心。心中有爱,才会去认识儿童,才会发现儿童,才会在努力赶往伟大教育事业的路上,不忍心撞到一个儿童。
拥有一颗童心,一颗平常心,拒绝功利之心,浮躁之心,沉淀下来去做儿童的教师。这样的老师,才拥有一种阳光般的心态,宽广的胸怀,开放的视角。
静下心来,与儿童一起阅读成长,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批判,一起成长!
做儿童的教师,引导儿童去一起阅读经典,去喝装满智慧的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