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工作的时候,一位老师曾告诉我,在步入职场后至少有三次困惑和焦虑期:一是刚工作时,初入职场的焦虑,每个人多少都有些;二是工作3-5年时,偶尔会质疑自己的职业方向选择问题,是转行和跳槽率较高的一个阶段;三是工作8-10年时,这时候面对的是职业瓶颈、职业倦怠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大问题。
转眼,这已经是十年前的事儿了。而我也像只保龄瓶一样,被这三次焦虑困惑期全部击中。
这是个全民焦虑的时代。在职场上,有一部分似乎天生就是“焦虑体质”,性格中的某种因素好像注定了一定会焦虑,也很容易焦虑;另一部分人好像看上去却始终不焦虑,始终一副运筹帷幄的样子。其实,职场从来不存在“焦虑绝缘体”,每个人都有焦虑期,只是程度不同,应对的方法不同。有些人确实焦虑少一些,那仅仅是因为他们学会了对抗焦虑的办法。
其实,从心理学上来讲,焦虑本身是一种很正常的情绪,它是人在适应新的情境时产生的一系列的生理、心理、以及行为上的反应。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的感到焦虑。只有过度的焦虑,甚至是焦虑症才是有害的。
今天,聊聊焦虑。我们找了一些职场老司机,来聊聊他们的对抗焦虑制胜法宝。
(特别提示:文中提及的所有焦虑,均指的是焦虑感,并非医学上的“焦虑症”。)
如是我闻
行业:互联网内容编辑
从业时间:≥10年
我大学毕业实习的时候,误打误撞进了某著名新闻机构,起点很高,压力更高。
现在我早已离开了那家新闻机构,当年曾带我实习的老师后来问我:你知道你刚来时我对你的印象是什么吗?我觉得大概无非是小土妞一个,或者天生丽质气质清新什么的……不过,毕竟我老师也不姓成……他说:我对你最深刻的印象是你的焦虑!
“其实我是个内向的人”,已经被郭德纲变成了段子。但在当年,这确实困扰了我蛮久。一个性格内向、多少有些社交障碍的孩子,大学毕业实习的第一份工作居然是做新闻记者,还要每天举着话筒问一些“农业新政”“南水北调”之类完全无法理解的大概念,怎么可能不焦虑?
最焦虑的时候,晚上不想睡觉。明明已经困到不行,还是强撑着看美剧、听音乐、玩儿无聊的手游,搞东搞西,反正就是不睡觉;早上不想上班,从起床到步出家门的这段时间,简直希望忽然世界毁灭;不想参与社交活动,因为看到一个陌生人,我就会自动脑补套路“需要没话找话说→假装熟络→要名片→更新我的通讯录→保持联络→送生日祝福→递进关系→没完没了”,太!恐!怖!了!。如果第二天有个不知道怎么搞的选题,需要采访,我更会没完没了的看网页收集素材,焦虑感爆棚。我职业生涯的前三年,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中日复一日度过的。
你要问我后来怎么克服焦虑的?我只能说,我从来就没克服过。十年过去了,做选题已经成了家常便饭,操作过的专题报道也能在简历中代表作品下面列一排。可每次接到新的选题任务的时候,不管何时何地我都会立刻开始焦虑,寝食难安,停不下思考选题,这种焦虑感会一直持续到成稿通过。
现在的我看上去不像初工作时那么焦虑,只是因为我学会了焦虑的时候不再如临大敌,用所有力量去抵抗,而是放松,适应和习惯焦虑如影随形的伴随,试着和它做朋友。
接到新的选题任务的时候,我不再马上跳起来跑到电脑前疯狂的查资料,而可能会先看一下deadline的时间,然后决定是不是把正在上的瑜伽课上完,或者先去附近的咖啡店买一杯我最爱的冰沙,或者先做一件能让自己心情好的小事情。
如果去采访的对象是著名的很难搞。我会在去采访之前尽量先让自己舒服,比如说会画个简单的妆,涂上我最喜欢的口红,会绕道去约定地点附近著名的糕点店买份泡芙,甚至故意迟到一小会儿(当然,我会为迟到道歉)……
焦虑感,是内心强大的过程中,谁也逃不掉的心理体验。既然无法让它消失不见,那不如学会更好的相处方式。人生是一场持久战。
就我自己的经验而言,面对焦虑感的唯一办法就是不要惧怕面对焦虑源,多加练习,找到与之相处之道。找回自己的“balance点”。虽然道理很简单,但知易行难,祝你早日与这位“朋友”平和以对。
大白
行业:互联网产品经理
从业时间:≥5年
我硕士毕业的时候,进了一所军工类的研究所,做技术类工作,在北京而言,是很难得的工作机会。但是,很快,我就发现这里也许不是我的职业归宿。
所里开会的时候,领导发言都是说:“下面坐着的博士后们要起好带头模范作用,博士们也要积极努力配合,让项目能圆满结束。其他人员就回去先努力学习,多看点儿书吧。”我就是那些“其他人员”。就一名技术而言,我想我可能在这里永远找不到价值感。
这时候很难不焦虑,不管你做多努力,还是经常被忽略。这时候,就需要重新找一下定位。我其实对技术编程类工作没有那么有兴趣,我更喜欢也更擅长梳理需求、做交互和产品方向的工作。后来我发现,有个职位叫产品经理。我就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了。
现在,我已经离开了那家研究所,在互联网公司做产品经理,也尝试过合伙创业。我对自己的现状基本满意,也已经很少焦虑。
就我的经验,工作初期,茫然其实是最大的问题,找不到自己的定位,找不到自己工作的价值感,找不到未来的方向,因为茫然才会焦虑。而一旦找到自己的定位,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找到自己真正喜欢也更擅长的领域,努力就好了,有什么好焦虑的。这可能是理科生思维状态中,应对焦虑的方式。
找到自己的定位,才能找到努力的目标和方向。找到之前,你所做的努力大部分时候只是为了寻找一种存在感或价值感,为了得到周围人的肯定,而当你把自己努力的基础架构在想得到某些人或周围所有人的肯定上,那通常会变得徒劳无功、变得非常累,你不可能迎合所有人的期待值,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可能你做了很多努力,而一个负面评价就会毁掉所有的正面能量。
海哥
行业:UI设计
从业时间:≥5年
设计通常都有点儿职业病,就是追求完美。我从业这么多年,每天工作都超过8小时将近一倍。并不是总是加班,而是经常自己停不下来,总觉得还能做得更好。
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这是我一直最深沉的焦虑,不论是刚实习的时候,还是现在成为一家创业公司的设计总监后。重要项目我始终都会自己动手,哪怕做到管理岗也不敢对自己的业务能力稍有懈怠。哪怕已经在行内算小有名气了,看到竞品公司一款惊艳的设计还是会心里一抖,cao,真牛,我能不能做到这样?
除去工作,作为北漂一族,生活中的焦虑感也非常明显。京城居,大不易。尤其是还有巨大生活压力的时候,很难做到平心静气。总是觉得应该更拼一些,才不算浪费时间和浪费人生。
人的深层次痛苦来自于自我期许与能力的不匹配,这经常是焦虑最源头的东西。我也经常问自己是不是对自己期许过高了?对自己要求太严苛?我明明很喜欢设计工作,但是因为长期超时工作已经变得很疲惫,已经很少享受自己正在做的事儿了。
后来,我找到的办法是,分解大项目,并找一些自己喜欢的小项目,把成就感分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来奖励自己,抵消焦虑感。在生活中,寻找一些工作之外的乐趣。比如说之前我除去工作很少参与社交活动,哪怕母校找我回去交流我都以工作忙为由拒绝多次,也很少参与设计圈之外的聚会。现在我会回母校参加交流和聚会,学滑板、追话剧、旅行,触类旁通,让生活进入一个更丰富的维度和层次,视野刚开阔,焦虑感就会好很多。
乎哥
行业:自媒体独立运营
从业时间:≥6年
我最后一次大公司的工作经历,是以愤而拍桌辞职结束的……
我从一所连二本都算不上的大学毕业,毕业后先在我们当地的一家事业单位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来觉得实在没意思,就来了北京。遇到视频网站的兴起,就应聘进了一家当时如日中天的视频网站,做的还蛮有意思的,学到了很多东西。后来跟着领导跳槽了另一家更大的公司,做他们移动端的直播新项目。这次比较不幸,项目中途夭折,我们整个组被转到了销售策划部门。
当时的leader人还不错,但是实在不懂内容业务,搞得我非常焦虑。每天都有一种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觉,觉得跟leader完全不在一个维度上对话。而这个leader在沟通方式上很喜欢评价别人,比如说她会说“你真是个懒惰的人”,而不是说“这件事我觉得你拖延了”;她喜欢说“那个新来的实习生不善于学习”,而不是“在这件事上新来的实习生需要提高学习的速度”。在经历过几次意见不合的冲突后,她也这样评价我——她跟别的同事说“我觉得乎哥是个只会发牢骚抱怨的人”“我觉得乎哥是个没有团队意识的人”……我第一次听到她这样评价我的时候,我非常愤怒;当我第二次听见她这样评价我时,我直接冲进了她的办公室,暴跳如雷,当即提了离职,扬长而去。
事后,我反思了自己的做法。首先,我一直沉浸在对她的不满和愤怒中,并没有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并理智的去做我应该做的事情,任由这种焦虑控制了我,占据了我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
其次,我意识到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她对我的评价之所以让我如此愤怒,更多的是因为——我发现我竟然无力反驳。当别人评价你爱发牢骚不干活的时候,当别人评价你懒惰的时候,当别人把很多标签加到你身上时,你内心能有理有据的强有力的反驳对方吗?还是更多的是挫败感,怀疑自己真的是这样的人?
大部分时候,我们其实什么都没做,任由别人定义自己。当你在别人的评价中,被说的毫无价值的时候,你会很失落,最让你觉得绝望和失落的时候,是深夜难眠反思自己——好像他们说的是对的……
这次工作结束后,我没有急于找下一份工作。而是认真的想了下我到底想做什么、擅长做什么。我把当时我和老婆手上的积蓄集中了下,做好计划,量入为出;我开始跑步,跑步有助于思考;我开始认真计划并动手做我的自媒体项目。截止目前,做的并没有多好,但是我坚持下来了,并能养家糊口。
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那怎么才能做到彪悍呢?找到自己的目标,去努力证明自己。重要的不是向别人证明,而是对自己证明自己。坚持跑步、去跑马、坚持做公益、坚持做一件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儿……这些短期内可能不能让你升官发财,但是能夯成基石,这在人生状态最低潮的时候,最焦虑的时候,不会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