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后,照例有我40分钟的晚辅导时间。
上学期我一般是早早的进教室。木头一般杵在讲台上,看孩子们一个一个的或三五成群的进教室,看到我在教室前面站着,“老鼠看见猫一样”哧溜哧溜地窜到自己的座位上。看着孩子们的小伎俩小动作。总是忍不住暗暗发笑:这娃儿们呐,真的是给老师学的。
从接手这群孩子开始,我就尽量从我开始改变,课堂上授课内容多样化、趣味化,根据所学内容主题词的变化,和孩子们有更多的互动,利用开班级会议这个主阵地和孩子们的心走进,给他们更多发言的权利,做主的权利,选择的权利。课堂上发现有“异常”情况,换原来的“恶意批评”为现在的“善意提醒”,毕竟哪个孩子不喜欢听好听话儿啊。
当然我还是要把“落实”这两个字落得扎扎实实——把我自己从往日大事儿小情齐抓共管的一团麻中剥离出来,放心大胆地相信孩子放权给孩子们。魏书生老师说过,同学们能做的事儿,班干部不用做,班干部能做的事,班长不用做,班长能做的事儿,我绝不插手。
这学期我就想改变一下策略,就像今天晚饭后我进教室刻意迟了三五分钟,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副画面——
孩子们都在安安静静的做摘抄。
看他们认认真真投入到自己学习的心流中的状态,我怎能不心花怒放?
摘抄的内容是前两天上课时我已经和孩子们打过招呼的,就是《语文经典读本》最前面的序言《阅读让我快乐》里面的两段话。
我当时就问班里边有谁愿意做“摘抄”提醒员,呼呼啦啦一大片小手掌举起来,我先对孩子们的积极为班级服务的热情、主动表示感谢,然后我刻意挑选崔占——一个功底薄弱,稍稍有点内向的孩子,没想到这孩子记得这么清(我和孩子们约定好了,周四周五是我们的“阅读写作日”,除了读名著、写作文,还包括做摘抄、故事汇、看视频等),早早就在黑板上写下饭后摘抄的内容。于是等我进到教室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幕画面,忍不住走到他身边拍拍他的肩膀,待他抬头望我时,竖了两个大拇指给他,然后俩人相视一笑,他继续认认真真的做摘抄,我心满意足的在教室里转悠………
慢慢的,我的这群孩子们真的由原来的“要我学”,慢慢变成了现在的“我要学”。
雷夫也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说,一定要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信任,而不是用害怕或恐惧连接师生之间的关系,我是真的能体会到学校院里和我的这群孩子们相遇时,打招呼时孩子们笑容里脸颊上那种由内而外流露出来的舒心和自如。
还没等我从这种遐想的状态中回过神来。几个孩子的朗朗的读书声响起,由零星的几道声音迅速的应和成一大片。哦,写字速度快的孩子们已经开启了读的模式啦,这群小可爱们已经知道向课堂要效率,不浪费点滴时间啦。
这不,佳梦拿着本朝讲台上走来:“老师这个字怎么读?”我一看是“一颦一笑”的“颦”字,告诉她读音后,顺带拜托她把这个字的读音写在黑板上,并标注上“皱眉”的意思。
等孩子们读书声渐歇,我看离预备铃声响起还有五六分钟,赶紧见缝插针再给孩子们来点“21金维他”——由“颦”字联想到“东施效颦”的故事,联想到红楼梦里宝玉初见黛玉时给黛玉起的表字“颦颦”,顺带着告诉孩子们宝黛前世那段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缘分………在孩子们意犹未尽的表情中,铃声响起,我大手一挥:下课!休息………全然不顾孩子们想要从我这里听到更多更多课本之外的知识“养料”的期待眼神,一下子竹筒倒豆子般的都告诉孩子们了,下节课下下节课我的受欢迎度岂不就要“打折扣”了么?不干,这叫“饥饿营销”策略嘛。一次就告诉孩子们一点点,吊着他们的胃口,这群孩子们咋能不被我“收服”得妥妥帖帖的?
和孩子们的相处总是愉悦的,看着这孩子们主动的学习的样子,想着他们有事没事蹭到我身边问东问西的画面,我的嘴角就忍不住上扬了几分。
看着孩子们拔节生长的样子,叫我怎能不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