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习室里看书,不禁想起昨天的相遇,想来,该记录一下在“物外”的一些见闻。
(以下的“物外”为武汉物外书店)
第一次去“物外”,是大一修摄像课时老师选定的外景场地,因我不喜拍人像,便走进了一家书店。
这次便是第二次去,和上一次没什么不同,依旧是随处可见的读书人,台阶上有之,地板上有之,窗台上有之,有的干脆索性靠在书架上品读。
这天“物外”是我唯一的目的地,便没有打开镜头,亦全无在书架前的走马观花,而是真正地读书里书外,看人来人往。
常规书店内有许多样本供人翻阅,“物外”的不同在于,它的每一本书都被细心地包装好封皮,并贴有“样书,请小心翻阅”的字样,虽然还是有些许磨损,但终究是不难看出对书籍的喜爱。
我个人选书,多半是没有目的性的,大抵是觉得,书与人类似,相遇是靠缘分的。便找了一本宋史,拿离书架,捧至台阶上阅读。
其间,遇到带孩子来的父亲。儿子央求着要一本甚是欢喜的书,父亲问他缘由,小男孩双眼闪烁着津津乐道,具体的内容记不清了,大概是想通过言语来获得心仪之物吧。一瞬,像是在他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幼时的影子。年幼的我并不喜读书,心沉静不下,书里的文字便索然无味,只是母上大人分外喜欢带我去书店。长大后问及原因,她说,即使你不喜欢,也要给你一个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你。许是她的良苦用心奏效,又或者是我的血液里淌着她的热爱,日后,我竟真的爱上了读书。那时因为去书店可以不用马上回去做作业,我倒也乐得自在,便装模作样地选上几本,但多以漫画、彩绘为主,回想自己当时的神情应该与今时的小男孩别无二致。
读书间隙,偶然抬头,撞见一位哺乳期的母亲,她推着婴儿车,小心翻阅展台上的书籍,大概沉迷其中,身无外物。推车里的小婴儿似是有些不耐烦,适时地响起一句哭喊来提醒她,这位年轻妈妈的第一反应是弯下腰对孩子做了“嘘”的手势,小小的婴儿哪里懂得,继续不知疲倦地哭喊,她急忙放轻脚步快速地推着孩子出去,生怕惊醒某个读书的世界,这一举动难免与周遭高谈阔论的过客呈对比,素质高低可见一斑。
末了,将离开时,注意到窗台上坐着一位白发老人,架着花镜,孜孜以读。他的穿着以灰色为主,灰色的老式衬衣,灰色的粗布长裤,灰色的长筒袜,脚上踏着一双军绿色的布鞋,臂上挎着灰色的些许褪色的布包。他坐在那,与身后落地窗外熙熙攘攘的世界格格不入,也许他的年纪让他正如这布包一般在褪色,但我确信,我看到的他是发光体本身,胜却所有璀璨霓虹。他该是活得怎样的透彻而简单。走过整个沧桑的流年,依旧明亮如辰。本想,抓起手机将老人定格,可又甚是不忍打扰他的世界,愿他安好。
走出书店,以一张《听你的》的账单小票作结。日后有机会再讲这本书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