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部电影,《白日梦想家》。
《白日梦想家》是由本·斯蒂勒自导自演,《当幸福来敲门》的编剧史蒂夫·康拉德操刀剧本,奥斯卡影帝西恩·潘、克里斯汀·韦格、雪莉·麦克雷恩、亚当·斯科特加盟的冒险电影,该片翻拍自1947年丹尼·凯耶主演的影片《梦里乾坤》。影片的主人公沃尔特·米蒂是一名杂志社雇员,过着庸常的生活,他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做白日梦,总希望自己能成为幻想世界里的英雄,到处经历各种冒险。某天,公司大规模裁员,为了寻找一卷遗失的底片,沃尔特意外踏上一场真正的冒险之旅,他必须克服内心的恐惧,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最后,他终究还是被裁员。
以上是对于该影片的互动百科介绍。
毫无疑问,这应该是一部“鸡汤”电影,送给重度意淫者的一剂杜冷丁。但,从头到尾,你都可以看到导演,是很真诚在烹制这样一出白日梦想。你明明知道,这只是一场盛大的白日梦,来掩盖我们羞于启齿、力不从心的小小白日梦,可是你还是会在内心深处有那么一丝感动和涟漪。很多时候,我们穿梭在人潮中,身边的人人来来去去,听他们谈论着头条新闻、明星八卦,抱怨生活和工作,亦或是嘲讽并羡慕自己的同学、同事,我们似乎突然间明白,我们也真的不过如此,当我们和自己的朋友同样在某个时候巴拉巴拉明星、八卦、书籍、电影的时候。我们并没有优越于谁,即使你手里捧着现磨的热咖啡,在透亮的落地窗前,看着这城市熙熙攘攘,川流不息。
逆来顺受啊逆来顺受,在被卷入这洪流漩涡生活中,你又哪来的勇气,荡气回肠?
可,你也确实曾是敢作敢为、果敢无畏的追风少年啊。
如今,我们都一样。
是一个普通到不需要多余辞藻来修饰的上班族,每天拎着包上班下班,当时自己从校园离开选择这一行业的初衷早已下落不明,亦或是早已简单粗暴演变为维持生计的工具。小时候,期待自己成为那种闪闪发光的样子,已经没了轮廓和模样。
是一个思绪总会开差幻想的人,幻想目前的窘境转眼就可以烟消云散,幻想将BOSS痛击流涕,幻想着自己悠闲自得看着布里斯班的灯鱼滑过珊瑚从,蒙巴萨的小蟹刚溜出渔夫的掌心,布拉格的电车匀速晃过金色夕阳,而皇后镇家里的窗子望出去都是一幅幅清水芙蓉般的美景。
是一次次心心念念某个城市或是国家的旅行,行程、机票、酒店、风景等无数细节在大脑里翻来翻去,无奈的是,当这一切剧情彻底铺在眼前时,心里更多的是关于自己如此说走就走、冲动离开、银子盘缠的担忧,从来没想过竟会有一些自责,更甚感觉自己不配拥有这一切。
终于,一起都会结束。回归到为生活投食的柴米油盐当中,回归到熟悉的城市,城市依旧像一部永动大熔炉,孜孜不倦地吸食着前仆后继的新鲜血液,酣畅淋漓地呕吐出残缺不全的皮囊和灵魂。
最近,我似乎是终于想通,为什么凡夫俗子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怂。以前,我觉得,是因为我们顾忌的越来越多了。生活、工作、家庭、责任,毫无疑问我们肩负着越来越多,有些东西似乎、应该是经不起折腾的。而最近,我是这样认为,是因为我们反而失去的越来越多了。自己、勇气、梦想、坚持,我们不仅仅在失去,我们还要冠冕堂皇地为自己的失去辩白。你会发现,总有些偏执的疯子,过着你想过的生活,当然,他们毕竟是疯子,他们没有生活、工作、家庭、责任。
说实话,我并不觉得这是鸡汤。踮起脚尖看世界,与完全脱离地球表面痴人说梦,完全不是一个概念。电影里,男主角最终还是被认可,不说喜欢与否,那种认可,让我沉迷,这太好了。
这世界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毫无疑问,我仍然是一个格格不入的理想主义者,向往自由、憧憬梦想,期望自己可以是一个疏清爽朗的人。这一切,最迫切,也是最有效能阻止成为形而上学的唯一途径就是,just do it 。
即便,这是一场白日梦想,我TM也是真诚的。
九分人间烟火,一点真如本心。
——请关注主页君。
▼请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