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当炎热的气息笼罩而来,长夏漫漫,何以解忧,一场旅行,一次放空,一次远走,当生活需停下来,我们需要一些声音,跟着声音去寻找,去想象,去倾听这个世界的光影碎片,听见灵魂的发音,听到关于内心的独白。
当你开始想出发,天边的天,远方的远,把身体交给空旷的大地,把时间放大至无垠的边界,想象风从未知的方向呼啸而驰穿膛而过,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双手张开,闭上眼,世界是可以是岛屿、是山脉、是茂林、是银河,是那些你曾渴望走进的梦境,而此刻,我只能想到一个地方:草原。
穿越旷野的风啊
慢些走
我用沉默告诉你
我醉了酒
飘向远方的云啊
慢些走
我用奔跑告诉你
我不回头
乌兰巴托的夜啊
那么静,那么静
连风都不知道我
不知道
乌兰巴托的夜啊
那么静,那么静
连云都不知道我
不知道
游荡异乡的人啊
在哪里
穿越火焰的鸟儿啊
不要走
你知今夜疯掉的
不止一个人
—— 《乌兰巴托的夜》
很久以前,第一次听到左小祖咒唱《乌兰巴托的夜》,低哑的男声,毫无秩序的腔调,透着一股捉摸不透的苍凉,却是那样安静,一切都睡着了,在深夜里沉睡着,白天奔跑的马,游遍草原的羊群,都不再有声响,只有某个落魄的灵魂在自言自语,就着一壶酒,看着远处的星星,孤独是风,飘过来,抓不住,又偏偏拂过肩。
后来才知道,《乌兰巴托的夜》是一首内蒙民歌,版本很多,左小祖咒的演唱却是我最欢的。向往草原,因为它藏着孤独。这孤独是苍鹰的旋转,是一匹马的的哀鸣,是灼烧的烈日,是凌厉的北风,是微澜的湖面,是飘荡的水草,是牧人的背影,是独自拨动马头琴,是只身打马过草原。我们爱上草原,因为它很轻,轻到风一吹草就动,轻到它从不打扰你的梦,轻到你可以站起来就奔跑。草原很远,远到你看不到它的全貌,远到永远都想靠近,远到你足够在火车上做一个长长的梦。
那一年,绿皮火车开往遥远的内蒙,车上人来人往,有人哭,有人笑,有人悄然离去,有人在走道独自吞没时间。这一车厢的人有着共同的目的地:草原。打开窗户,火车行驶的声音,和来自旷野的风就在手边,有些滚烫,又时而凉爽,夹杂着干燥的空气,内心跳动着,好像最初认识到有远方这件事。自从火车提速,有了高铁,车窗不能再随意打开,再也没有了和粗旷的风亲密接触的机会,可我多么想回到缓慢的速度中,这样,我对草原的渴望,就可以变得长一点,再长一点。那些一心寻找自由的年代,就像从未消失过。
《旅行的艺术》中写:我们在旅行时,如果我们放弃每小时走100英里,从从容容地行进,我们或许学会变得健康些、快乐些、或明智些。世界之大,远超过我们的眼界可以容纳的范围,不管人们走得多慢;走得快,他们也不会看到更多。真正珍贵的东西是所思和所见,不是速度。子弹飞得太快并不是好事;一个人,如果他的确是个人,走慢点也并无害处;因为他的辉煌根本不在于行走,而在于亲身体验。
人的一生有许多次行走,听过许多庞杂的声音 ,总有一个瞬间,能够让你停下脚步,放慢呼吸。你对自己说:听,它来自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