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看到朋友在发起读《史记》读活动。我对历史一直都非常感兴趣,于是赶紧在网上买了一套《史记》,报名参加了活动。
作为一名财经作者,拿到《史记》之后,我首先阅读的,就是《货殖列传》,因为这是和理财投资直接相关的历史。
在部分内容有写道:“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翻译过来就是说,至于像《诗经》《尚书》所述,夏朝以来的情况则是人们耳目总要听最好听的,看最好看的,总想尝遍各种肉类的美味,身体安于舒适快乐的环境,心中又夸耀有才干、有权势的光荣。
看来自古以来,人们都是追求美好生活的,这是我们的天性,我们都想要过更好的生活,听好听的音乐,吃好吃的东西,让自己过得舒服,崇拜才干和权势,这些从来都没有变化过。过去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当然这并没有什么不好,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也正是因为我们有过好生活的想法,才会激励着我们不断努力进步。
书中还有写道:“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翻译过来就是,所以,人们要靠农民耕种,取得食物,要靠虞人进山开采、渔夫下水捕捉;物品获得,要靠工匠制造;取得器皿,要靠商人贸易,流通货物。
也就是说,在那个时候,就出现了社会分工。不同职业的人,只需要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就能够靠这份工作来养活自己。然后也有了商业贸易,我们都可以去交换自己的劳动成果。现在社会其实也是如此,我们都是通过工作的公司来交换自己的劳动成果的。当然,如果你自己足够优秀,也可以以个人为单位,直接和其他人进行劳动成果的交换。
书中还有云:“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馀,拙者不足”翻译过来就是,贫富之道,没有谁能剥夺或施予,但是机敏的人总是财富绰绰有余,而愚笨的人往往衣食不足。
看来在任何时代都是如此,会理财的人,总是能积累大量的财富。但是不会理财的人,总是穷困潦倒。理财真的是非常重要啊。
另外“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句话也都出自这里。想必这句话,就不用翻译来吧。
书中还有:“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之荣辱”翻译过来就是,粮仓充实了,百姓就会懂得礼节;丰衣足食了,百姓就会知道荣辱。
如果连饭都吃不饱,谁还会考虑礼节呢?如果连衣服都没有穿的,谁还去考虑荣辱的事情呢?这不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嘛。不仅仅是古代,现在也是如此。如果没有足够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我们是不能过上安逸的生活的。
书中还有:“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岁一大饥”翻译过来就是旱时,就要准备船以待涝时,涝时,就要备车以待旱时,通常来说,六年一丰收,六年一干旱,十二年有一次大饥荒。
在那个时候,人们就知道总结自然规律,知道了周期。并且知道要顺着周期提前布局。这和我们现在做投资的底层逻辑是一样的。我们要做好投资,首先就要了解市场周期,然后要顺应周期,进行提前布局。
书中也有说道:“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当货物贵到极点时,要及时卖出,视其如粪土;当货物贱到极点时,要及时买进,视其如同珍宝。书中还有说道:“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翻译过来就是,而白圭(人名)却喜欢观察市场行情和年景丰歉的变化,所以当货物低价抛售过剩时,他就收购;当货物不足高价求索时,他就出售。
这是不是也很熟悉啊?这不就是我们常说到逆向投资嘛?当大家都不看好的时候,往往就是价格比较低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要敢于买入。而当大家都看好的时候,往往价格就已经很贵了,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及时止盈落袋为安。
看来这投资理财的底层逻辑,几千年来都没有变化过啊。《史记》是2000多年前写的,那个时候的道理,我们现在来看依然是适用的。单看这部分的内容,《史记》就不愧为经典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