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雨,下得有些急了,已没有了朱自清笔下的那般轻柔了。
在散文《春》中,朱自清描述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而这雨,既急促,雨点也重,打在雨伞上,“啪啪”地响,像是在急着追赶暮春的脚步。
小区外的一个水塘,架起了木栅桥,两边修成了景观道,成为人们悠闲散步的好去处。不过,这春雨中,没有其他人,只有我一人沿着塘边,散步听春雨。
水塘里,数枝水草已伸出水面,长有一尺多高了。那些微黄的水中生物,我们老家称其为“水蔓子”,形成了一笼笼庞大的体积,软绵绵的,覆盖着岸边的水面,让你看不到清澈的水。雨滴落在上面,悄无声息,像是落在海绵上。
水塘中央,已“蕴藏”了一冬的荷藕,已伸出了弯弯的细枝,顶上托了一叶荷片。刚出水面的叶,青中带微黄,或卷着叶,或舒展着半边叶,形态各异,神色怡然,似未出阁的小姑娘,害羞地隔着门框往外瞧呢。
那些出得早的叶片,已全部舒展开来,长成了一个青色的叶面,如一小盖,匍在水面上。雨水打在叶片上,溅起水滴,散落开来。落在叶面上的水滴,则形成了一个个晶莹的水珠,在叶片上滚动,泛着白亮的光。
或许是初露小芽,枝蔓都还很细弱,是卧在水面上的;还未见到“小荷才露尖尖角”立于水中。直立小荷,那是需要遵劲的枝干;这恐怕还要有待时日吧?
记得季羡林老先生在他的文章里,说他的“季荷”是“虽然颜色极惹人喜爱,但是却细弱单薄,可怜兮兮地平卧在水面上,像水浮莲的叶子一样。”
我看着这满塘的小荷,虽然零零落落,星星点点,散落在塘中,但我为它们的“小清新”而感到欣喜,并不觉得它们是“可怜兮兮地”。
这或许是各人心境不同,当然感觉也不一样了。
再过数日,那些细弱的茎蔓定会长得粗壮,要不,如何能顶得起那硕大如盖的荷叶,如何能使“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木栅桥边,则是另一副繁荣景象。睡莲叶片肥绿,花开正艳呢。这些睡莲是栽在大缸中,从水中依稀可见水下的盆缸。
叶片都围簇在一起,长得紧紧凑凑,叶片压着叶片,层层叠叠,错落而长。有些叶片被挤得翘起了半边叶,好像大家都是赶趟似的,争着往上长呢。
几朵开得娇艳的红莲散落在叶片中间,吐露着芬芳。花片红中带白,花蕊金黄,花瓣上沾着雨珠,更显妩媚;它平卧在水面上,更像浴后的“睡美人”。
据了解,睡莲大多是近午时才开放,傍晚就闭合了。这才早上七时多,睡莲花就开得这么早了。
记得有诗人这样写睡莲:“不要误会,我们并不是喜欢睡觉,只是不高兴暮气,晚上把花闭了,一过了子夜,我们又开放得很早,提前欢迎着太阳上升,朝气来到。”
如此看来,睡莲花迎晨怒放,是在迎着这早上的朝气呢!
关于荷和睡莲,有人曾分别作了对比。说荷是清高的,叶和花都高高地立于水面,亭亭玉立,不屑于其他水中生物,更是瞧不起一旁的睡莲;说睡莲是慵懒的,依附于水面,匍匐在水面,不能独立,无自立自强之精神,不能向荷一样傲立水中!
人们总是喜欢将自己的情感喜好寄托于他物,用自己的主观臆断,来左右他物。一池荷莲,竟也给人以不同的遐想。
欧阳修既说“荷花开后西湖好”,也说“雨声滴碎荷声”;柳永感叹“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苏东坡赞叹“微雨过,小荷翻”……
雨仍下着。雨滴落在水面上,形成一个个小圈圈、小漩涡、小涟漪,散扬开去。清新的小荷,肥硕的睡莲,娇嫩的莲花,在这塘中,生态各异,不管塘外是非,迎雨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