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如面》第二季如期而至,然而第一期迎来的是沉重但每个人又不得不面对的生与死的话题。信中有国之将士壮烈之死;有文学大家老来丧子之苦;有面对意外幸免存活但又倍感无力之悲;亦有普通人病魔缠身之痛。通过书信,透过文字读来的这些悲痛往往让人越能沉于其悲痛之中,久久不能平复。
至此如今,我依旧有保留书写的习惯,偶尔书信一封。总觉得透过墨迹在有磨砂的纸上书写,才能够把心里所有细腻的感情和苍白的言语道尽。每次都很喜欢听演员艺术家将书信深情演绎;也喜欢文学嘉宾的深入解读;但最打动人心的还是那些质朴的语言所描述的背后故事。相比于那些遥远的人与事,兴许李真对母亲的感恩及子未必能有机会反哺的无奈距离我们更具真实感,因为我们的身边无时无刻不发生着这些事情,演员黄志忠老师的一开口就开始泪目了。
无关感性,而是在回头面对现实生活时,想起日渐年迈的父母,无条件支持你的梦想,为儿女用自己佝偻的背撑起艰难的生活,却依旧微笑地说“现在真好”。特别感触信中那句“您虽没有学历,但却比谁都活得有文化”。一句话想起自己母亲前些日子跟我说乡亲夸她很有文化,她却也只是笑笑转而对我说自己真的什么都不懂,都快跟不上你们的节奏,问又怕你们觉得烦。当时心里一震,现在特别想跟母亲说您活得比谁都有文化。
以前心浮气躁,总不愿意跟母亲解释太多,态度稍不好就是一句“说了你也不懂”。后来在很多个瞬间慢慢地不经意间发现母亲真的渐渐老了。耳朵不那么灵了,眼神也不再好使了,身子瘦了。现在给母亲打电话都会给她讲很多东西,她总会在电话那边笑着说你不讲妈妈什么都不懂。幸好现在的自己增加了些许耐心,能够平心静气地和母亲像朋友一样聊天,讲一遍听不懂,变着法通俗地讲第二遍,每次讲完听到母亲那句“哦是这样”的时候,心里莫名地暖。其实我知道父母也很想积极地跟随我们的步伐,只是年纪渐长,步履蹒跚,走得有点慢了。作为子女是否应当稍缓脚步,等一等,停一停,给父母搭把手呢
也许因为我们尚未为人父母,无法同等体会父母的心路历程。但是子女身份我们正熟悉但也最陌生。在正好青春里,还未成家,多陪陪父母,常回家看看也许是最好的感恩。
近日看到一篇文章,里面有一句话写得特别好“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有着父母的地方才是家漂泊异乡的我们才有根有灯塔有方向……
妈妈,以后,您不懂,我讲给给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