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这两天为一件事情而焦虑。收到一个邀稿,受宠若惊。答应时很爽快,可是真正来下笔,却一直焦虑不安。
似乎已经找到一个方向,也准备了一些素材,可是却不知道如何下笔。内心底还是太想完成一件完美的作品,明知好稿子是改出来的,没有一次一次的这种打磨和练习,哪那么容易一气呵成。
如果这个事情是你非常熟悉的经历,已有非常深的思考,或者是你对素材准备非常的充足,我相信那个感觉到了你是可以一气呵成。
所以我纠结的原因就在于,自己对素材的准备不够。对这种深入思考和整合能力没有自信,严重自我怀疑。第一对素材的搜集可能不够。第二对素材的理解还不深。第三不知道怎么样用自己的语言再把它表达一次。 怕自己最终成文,只是素材堆砌,有负信任。
— 2 —
也是在这个要写稿的过程中,想找一些感觉,所以重新翻看2014年的一本笔记。
原来那个时候我就已经使用了一元化笔记法(前面文章有一些介绍,只是没有使其发挥作用)。就是把所有想记的内容都记在一个本子上,按时间顺序往下延伸。
果然在这个重新温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理念,5年前就已经看到过了,却到今天才开始意识到并真正去执行。
比如说,把自己当成一个品牌去爱惜,当成一家公司去经营。
比如说状态是干出来的,而非等出来的。也就是我现在常常说的不是因为你有感觉才行动,而是因为先行动才有感觉。
比如说根本没有正确的选择,我们只能靠奋斗来使当初的选择显得正确。
比如说一个人的时间花在哪里?是看得出来的,那里我就记录了1万小时定律这个概念。
— 3 —
因这个写稿的焦虑,重新看回我以前的笔记,回想以前的一些学习。
联想到前一段时间看到秋叶老师谈写作,他说大多数人缺的不是词语库而是语感。他不是收集素材,而是“搜”素材,联机式写作。至于如何言之有物,他说“如果生活打痛了你,一般你都能做到言之有物”。
于是我就想,其实现在我也不需要,总是充满匮乏感地急于去抓取更多新的信息和素材。
从我以前做的笔记,看过的书,看过的电影,直接去重温。有触动的部分去深化和思考,重新用不同的角度来书写那一段,慢慢的,就可以积累起很多我熟悉的素材。
如此,胸有成竹,下笔岂不要容易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