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黑学》是一本枕头下面的书,所以着手写笔记时心有戚戚焉。
但究其原因不过是因为大多数人对“厚黑”二字有颇多偏见,认为“厚黑”之人必然是奸诈邪恶之徒。所以无法接受“厚黑”之人,不过是无法正视人性之恶。拒绝的根本是因为恐惧。而且“厚黑”二字也容易引起人们往消极方面联想,心生退意。
《厚黑学》讲什么?我觉得在《大军师司马懿》里有一个特别好的答案。
荀彧临终前对司马懿说:“要懂得观形势,察利害。”后来司马懿在教导他的门生的时候,也反复强调“形势、利害”四字。所以“厚黑”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终极目的是为了“顺势而为”。而“顺势而为”四个字听起来就没有那么“厚黑”了。
司马懿在朝局中是厚黑学的高手,但我却想分析一下这部剧里,站在“厚黑”的绝对对立面——“薄且白”的一个人物:甄宓。
甄宓这个角色的设定非常有意思,绝世美貌,性格温顺,“薄”在没有城府,“白”在遗世独立。概括起来特别符合现代言情剧里的玛丽苏女主角。
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甄宓最终的悲剧?我仅仅从电视剧的剧情里分析,不谈史实。
一、初心or顺势
甄宓在曹丕不在的时候偷偷思念他的弟弟曹植,却正巧被曹丕撞见。且不谈曹丕是个怎样的人,任何人不论男女都无法接受自己明媒正娶的另一半在思念别人。更别说,甄宓思念的是曹丕的亲弟弟。
从甄宓的角度来看,她坚守初心,哪怕自己已经嫁为人妇,但为了心中的爱情仍不离不弃。多么感天动地,可歌可泣!
可是甄宓这里的初心与形势是相悖的,她以为她这样做是为了高尚的爱情,觉得自己清高的不可一世。她在剧中的着装也是一袭白衣,似乎是一个与世无争,不食人间烟火的角色。可是在这乱世之中,谁还可以遗世独立?
既然别无选择,那么显然顺势而为才是最佳的生存法则。但是她却恰恰相反,一开局就逆流而上。
二、竞争or退守
剧中有一个情节,曹丕深夜坐在仁义木下为明天的事情而焦虑。甄宓有心为曹丕送披风,但是郭照却提前了一步。甄宓见了此景,变生了退意,假装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回去了。
甄宓的退守究竟是出于善良单纯还是懦弱愚蠢呢?如果她当时看到了曹丕与郭照在一起,依旧坚持送上披风再恭敬地离开。那披风送过去的就不仅仅是温暖,还有甄宓进退有节的智慧了。
可是甄宓偏偏在可以争的时候选择了守。甄宓作为曹丕的正妻,送件披风于情于理。“天与不取,反责其咎”。顺势而为,也并非要他们之间争得你死我活,“对人相让,以让至不妨害我之生存为止;对人竞争,以争至我能够生存即止。”
而郭照真是好运气,遇到甄宓这样的对手,根本就能不攻自溃。不过反观郭照,她若是在甄宓的位置也未必能够做得更好,不过郭照的前半生之所以开挂,全是她的好运气。不过虽然开局发了好牌,随便打打就秒杀对手,但是运气是易耗品,不懂得运筹帷幄,郭照的后半生过得也颇为不易。
三、生存or死亡
甄宓人生中最后一次机会,就是当她被人诬陷赐死,却侥幸捡回来一条命的时候。曹丕在得知真相以后,把甄宓紧紧抱在怀里。那一刻曹丕内心其实有所愧疚,毕竟夫妻十几载,有儿有女。曹丕没有多么喜欢甄宓,但也还未真动得了杀心。
但是甄宓却又没有把握好这次机会。经此一事,她担忧起自己儿女的安危,尽然向外臣司马懿求助。她自始至终都没有看明白,真正能护她和她的孩子的周全的人,根本不是司马懿,而是曹丕,是他自己的丈夫,是当朝的天子!
在曹丕心怀愧疚之时,甄宓再次逆势而行,他向司马懿求助,便意味着她不信任自己的丈夫,不信任当朝的天子,这不是背叛,是什么?在她最后一次有机会向曹丕表衷心的时候,她竟然选择了背叛!这一切便注定了逆势而亡的结局。
可悲的是,甄宓到她死之前,竟然还是不明真相,她说自己恨曹丕!她始终觉得曹丕是自己悲惨命运的始作俑者,却不知是自己不明形势,始终看不清利害。是自己的无知和一意孤行酿做的悲剧。
最后客观地评价一下,我们之所以把甄宓的结局定义为是个悲剧。也是因为我们的固有观念里,活着是好的,死了是不好的;有尊严是好的,没有尊严是不好的。所以只能说是甄宓的“薄且白”导致死亡的结局,而“厚与黑”则会导向不同的结局。但却未可评价究竟哪一种更加高明。
身为凡人,需明白仁义礼智信,也有必要学习厚黑学。不过是让我们能够正视人性的黑暗,活得更明白通透些,离真理更近一点而已。
归根结底,顺势而为是一种选择,逆势而亡亦是一种选择,究竟如何选择,决定权依旧在于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