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到旧区去买东西。从热闹大街转入沉寂小巷,那坑坑洼洼的烂路,低矮破旧的房子,开裂的墙体,剥落的石屎,漠然地守着冷清摊档的生意人,一时间,恍如隔世。记得小学时,这一带是县城最热闹最繁华的商业地段,整天熙熙攘攘,人流如织,碰上放学时间,不要说走车,人走路都难!那时,住十字街的人,脸上都带着傲然的神气。
应了那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曾几何时,这一带慢慢破落,如被大户人家抛弃的怨妇,暗淡无光,颓丧无望。有钱有门路的,都搬到新区去了,或拆了旧房子重建,所以,一片破瓦颓墙中,间或夹着几间颇有气势的新房子。
被岁月遗忘,被当局者遗忘的旧区,就这样寂寞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努力在人生洪流中挣扎求存。商业中心已转移,固执地固守旧地不愿搬迁的,是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也有寥寥几个无奈接手祖业的中青年,守着小店,卖那些满是岁月痕迹的传统物件:正月元宵舞动的狮子头,剧团唱戏所需,钉满珠片的戏服……
看惯繁华的人,不会轻易逛到这一带,除非有什么特殊的需要。厚重,压抑,似乎连呼吸的空气都带着霉味,阳光照在身上也少了几分暖意。
什么时候会被世人想起?当异乡的游子需要挥洒乡情时,或文化部门需要炫耀文化底蕴时,于是,在网络上,照片里,文字里,人们突然发现,哦,原来吴川的梅录还有“九街十八巷”,有骑楼底,都是有文物价值的哦!
然而,也仅限于此,政府不会把半毛钱花在旧街的改造维护上!地,依然烂,街,依然黯,人,依然选择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