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和俩同事遛弯儿,正好来个买糖葫芦的,同事就请糖葫芦,仨人一人串在大街上吃。我爱吃,糖葫芦拿到手不一会儿,我三口两口吃完了,再看他俩一小嘴一小嘴的咬着,有点儿孤独~。
走走聊聊终于吃完了一个,剩下的就得被镲“你怎么吃这么慢”。这会儿一般人都得解释,所以他说“我不吃山里红的梗(原来的花蒂)……,其实我这就是穷讲究”。听了这话我这个良善人所以也没拿这事接着打cha。一是都已经自镲了我们还要怎样,再说谁没穷讲究过。不过一经细琢磨,突然觉得还挺有挺有意思,有大意思。哪个地儿都有,哪个地儿的讲究,不讲究这个你就混不了这个地儿。都讲究的人凑一块儿成了个圈,你不是讲究的人儿也入不了这个圈儿。想想没了这些穷讲究,多彩世界就变成黑白了,我们得少多少乐趣。
想着我小时候,穷讲究一大堆,上初中那阵儿是我最“讲究”的一阵儿,身边儿什么都能拿来琢磨,讲究个名目。其实就是想琢磨个玩意但是每个讲究也玩儿着也没劲。比如玩橡皮末儿,我发现拿牙签一滚就是个弧形面,我就可劲儿擀一次比一次弧面齐整幅度大,擀着擀着又发现橡皮屑能滚成卷,这就成了一门绝活。不过本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理念我把这门技术教给了我的前桌(后来就发展成了我闺蜜)。
我俩一段时间就是在研究如何把橡皮卷卷的光滑齐平,我上课下课都孜孜不倦的拿着牙签一次又一次把做好的橡皮卷擀平重做,然后拿着最满意送给她。(她也把做的给我看也送我,但没像我这样精益求精,大概她还要兼职学习而我已经醉心于“艺术世界”无法自拔了,我把反复“锻造”橡皮卷当做一件事业在做,一脸两周我觉得两个食指都要被擀扁了。)我们就这样熟悉了起来并发展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而对橡皮屑的讲究是我们友谊的开端,看来坚持这些穷讲究能让我交到志趣相投的朋友。
后来我们又有了很多小讲究。比如发现有一种橡皮擦极软,橡皮屑一揉就成橡皮泥,我们一整天都在搓泥;还有当年用复读机录水月洞天的电视剧主题曲还拿笔和纸在电视机前记了好几天的歌词;我们还有一个秘密基地是一个一个天然的大红土坑当做我们给他起名叫平静谷,我们在那里捏出来的泥塑颜色十分鲜丽,我们在那里玩泥巴,找漂亮石头,像个傻瓜似的大笑呐喊。这些现在看来有些幼稚、有些矫情的讲究却是我们能混在一起的粘合剂,纪念友谊的共同回忆。假如是现在我们是做不出这么幼稚、这么傻的事的,因为我们长大了不矫情了,为了适应社会得忘了那些穷讲究了。
到现在我们都各奔东西很少再见面了,再相见彼此也没话可谈了,毕竟我们失去了共同的穷讲究 。
有时也会有些小感伤,过去这么亲密的朋友就这样形同陌路了;过去的看成生命动力穷讲究被现实社会漠视了淹没了,自己也放弃了,失去了这些穷讲究青春也成了黑白的世界。每每想起这些总会有“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的沧桑之感。但是还好我还年轻,还有着积习难改的穷讲究以及无限可能的新讲究。
生活丰富多彩,怀着一颗好奇心,最开始我们渴望地想要融入一个又一个的圈子,为了融入我们学了许多新讲究,也放弃了许多积习,但后来真正走入不同的圈子后,才发现原来这些圈子除了讲究不同也没什么了。我们所求的也不过是只是在不同圈子找相同罢了,在相同的讲究下找灵感。无论如何我想穷讲究都是精神独立之本,可变而不可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