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韩国出生的华侨之子,自幼因小儿麻痹症而双腿残疾,脊柱变形,幼年父亲破产,初中时母亲去世,自己高中毕业独自一人回到台湾,在轮椅上打拼数十年,先后任过时报新闻周刊总编、时报出版公司总经理、商务印书馆总经理等职务,著作和译作深受人们喜爱的郝明义先生,讲述自己、自己的亲人以及老师们的故事。他们都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甚至有的过于平淡,有的甚至有点儿窝囊,却在这本《故事》里展现出打动人心的温情。
关于回忆中的人和故事
作者一直在追忆过去的人和事,试图把过去的美好和温情展现在读者面前,但作者同时承认:
而回忆的本质,是破坏,而不是保留,于是,脑海中总是有很多怎么勾勒也无法复原的空白,那些空白,似乎是自己努力却怎么努力也看不清楚的脸,是那种亲人在世时温馨的陪伴,那种穷尽搜索,却怎么也找不到的记忆,看似遗憾,实际却是无尽的伤感。
的确如此,我们都不是机器人,我们的大脑也不是录像机,因此,我们的大脑在记忆的时候总是因为这样那样的缘故,无法记录每个细节,而只是记录给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画面,或者某个让自己触动心弦的瞬间。回忆起来,变成一个个支离破碎的片段,如果有某种机器可以提取人的记忆的话,或许这些记忆支离破碎到无法还原任何事实的真相,但因为在人的大脑中,它就像某组参数一样,一经提及,就实时演算构成画面。作者的魅力在于:他用自己的生花妙笔,把自己记忆中的片段,连同给自己的感触,都化作文字展现。
给孩子爱与安全的空间
在这本不足200页的书中,作者重点描写了4位老师,3位父母(含继母)以及一些童年和学生时代的小伙伴,让我感动的是:作者明明从一岁的时候就患上小儿麻痹症,和其他的孩子比较,这样的童年,很容易被身边的人,不经意间受伤害。而作者在这本《故事》之中,给人们的感觉一直是充满着阳光的。读者和作者都几乎忘记了这是一个患小儿麻痹症、终生残疾的孩子。不管是父母、老师,还是朋友,没有因为他的病症而用异样的(不管是怜悯还是鄙视)目光去看待他,他也因此而一直有一颗“平常心”去和其他孩子一起交往,学习、玩耍,一直没有把躯体的受限放在心上,这种特质让他并不悲情和激越,而是不经意的实现自己的超越。
老师的作用和价值
韩愈先生在他的千古名篇《师说》中,写到老师的使命在:传道、授业、解惑。
在这个信息的时代,想要学什么东西,在网络上下载,或直接在线观看,几乎都可以学得到。甚至足不出户就可以在大学生慕课等网站上,学到国外名校的各种课程,有视频,有课件,有讲义,仿佛授业这个东西已经不再重要了。而如果需要答疑解惑的话,如今我们可以在网络上,百度,谷歌搜寻答案,还有百度知道,爱问,知乎以及各种专业论坛,似乎随时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以至于解惑也不再是老师的专利。可是,唯有传道,是学生时代我们最需要从老师那里得到的东西。作者在书中提及,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受益最大的因素就是遇到的老师,而老师对自己的启发,其实只有三样东西:
- 一是面对环境与自我的勇气
- 二是思考与表达自己的逻辑
- 三是阅读,自己寻找知识的能力
作者最为感激的是老师们授人以渔的技巧,以及给与他面对大海的勇气。作者回忆给自己生命中影响最深刻的老师的时候,说起这么一个故事:练习开会议程的周会课上,自己提了一个案,由于没有人举手赞成,自己感觉尴尬,于是想撤销,被老师教育道:
就算没有一个人赞成你,你还是要为你自己的提案投一票,这是你自己的提案!
这个故事给作者的影响是一生的,不管他今后兴起什么构想,自己都认为荒诞不经想要放弃的时候,总有一个声音响起:
;>就算没有一个人赞成你,你还是要为你自己的提案投一票,这是你自己的提案!
于是他虽千万人吾往矣!于是成就了自己,才有了今天的郝明义。
这就是老师的作用!这就是老师的价值!!
总体感受
在看书的封底上,,有这么一段郝明义的话:
心里面有个自己佩服的人,可以鼓励你去做一些向他看齐的事,心里面有个自己不以为然的人,可以提醒你不要做一些跟他一般的事。所以,看到自己佩服的人做了什么事要记住,看到自己不以为然的人做了什么事也要记住。
论语上说:“见贤思齐,见不贤则自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