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圆对于中国人有着非凡的意义,圆在几何上的优美形象,引申到人心感念上一样。春节是团圆这一追求的最高潮体现。
在叩响家门,被父母亲激动热情迎进去之前,有一个巨大怪兽横在所有归乡人面前,每一个远途回家的人,每一年,天上地下,都逃不过它,这东西叫春运。
没有经历过春运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大城市土著应该很难体会异乡人对春运的爱恨情仇。
这两天正是春运高峰,央视新闻每日播报春运实况,整个国家的交通部门处在战斗状态。车轮滚滚,拼了命把人们往前送,往他们的家送。说是一场战役,一点不夸张。
火车是春运的主战场,我人生中完整的春运火车经历有两次。第一次是大三寒假,坐火车从成都到贵阳,再从贵阳乘大巴去广东,妥妥儿的一趟春运PLUS版。大巴半路上要转手乘客,睡梦中迷迷糊糊的我和另外一个人,被司机拉进来,丢给另一个陌生大巴司机,在凌晨2点的广西边界上瑟瑟发抖...
火车站一直是一个令人恐惧的地方,从踏上站前广场开始,眼耳全开。要防范神出鬼没的扒手,要注意扛着蛇口袋从你耳边蹭过的农民工朋友,要小心候车厅乱窜的熊孩子撞进怀里。不论在哪儿,检票开始前30分钟,人们必然迫不及待的排起长龙。
以前too young不理解,位置是一人一票,又没人跟你抢,为啥要那么着急去抢先。等前面人都挤上差不多,我不紧不慢检票上车找到座位后,才发现行李位置没有了,正常座位脚下也放满了大小包裹。你要是携带的行李太多,稍微不注意还真没法放置。
由于是硬卧,中途能躺下,在那种闷热嘈杂环境下,各种汗味、脚味、泡面味诡异mix的车厢里,与其说睡着,不如说是被熏晕了...上个厕所,需要各种辗转腾挪。
然而即使有如此多的折磨,依然挡不住人们春节回家的动力(或者叫惯性?),脸上洋溢着的那种兴奋与期待,我能想象,他们脑中已经憧憬着与妻子儿女相拥,与父母围坐一起吃饭。
一趟火车旅程下来,整个人形如枯槁,不想吃喝,狠狠睡一觉后才算恢复精神。
在很多铁路交通不发达的地方,长途大巴承担着运输重任。我家乡的城市因为不通客运火车(对,在2017年的今天,一个500W人口的三四线城市,依然没有铁路客运),更没有高铁,常年依赖长途大巴与外界进行人员流动。每年有大量赴广东务工人员乘坐大巴,经贵州雨雪湿滑的盘山公路回到四川,由此引发的大巴翻车事故,几乎年年都有。
如此危险的春运回家路,客观条件无奈忍了,不忍也没办法,这么多年了。不禁替他们的家人担心,在出发之前,「一路顺风」成为对归乡者最切实不过的嘱托。
儿时记忆中,父亲总是在临近除夕前几天,才从全国地图上一个我不知名的地方回来,且总是在后半夜或大清早到家。对于他的回家之路,不曾细问。如今,再遇到地铁上提着大包小包的人们,会主动往旁边挪一挪,腾给他们多一些空间。
PS:中国人能把奥运会、冬运会办好,多少可能跟每年都来一盘春运有关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