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信箱
清心:
我是之前关注到您想给您写信咨询的女生。
决定写信后觉得有点茫然,因为我有很多想咨询的细节,正想要写下来却觉得不值一提,但不写又有时会很在意,所以只好决定想到什么写什么。
我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有心理问题,高中时在心理老师的帮助下做过一次,出来后闺蜜说我整个人都感觉不一样了,不那么死气沉沉了,之后还想去的时候不敢去了,因为和老师混的很熟,不太敢说出来了。(周围人都认为我很开朗,不知道我内心这忧郁的一面)。
我觉得我总是被记忆中不好的事情影响,严重时特别烦躁,心情很不好,有时自己想到什么不好的事经常会甩甩头想要把它甩出去,有时有用,有时会越想越糟。就特别苦恼。觉得自己没办法排解,一直以来的方法都是转移注意力。所以越攒越多,很影响自己。
我有从网上找很多心理测试去做,答案都是焦虑压力大,但我自己觉得问题不在这些。
那天做了一个测试是需不需要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咨询,答案是需要,我知道这些都应该半信半疑,但从高中到现在我一直都觉得自己有问题这件事还是让我很在意。
想找专业的老师问问,看看到底需不需要做专业的咨询。如果只是些小问题,那我自己想办法排解,如果严重,再另想方法。
谢谢清心。
一个迷茫的女生
一个迷茫的女生:
你好。你说想到什么写什么,这点很好,写出来通常是你潜意识最想表达的事情。
你高中时候不敢继续去找老师做咨询,也是正常反应。因为你跟老师混得很熟,所以你们就很难建立很好的咨访关系,你难以在咨询室完全打开自己。这也是咨访关系要避免双重关系的原因。
关于你是否需要做专业的心理咨询,我觉得是有必要的。
其实,我认为人人都有必要去做一下专业的心理咨询。
在西方国家,心理咨询是很普及的事情,但是在中国,见心理咨询师仿佛成为一件很不好意思的事情,每个人都可以大方承认自己身体出现哪些问题,也非常积极治疗身体疾病,却不敢承认自己心理出现哪些问题。
承认心理有问题,好像自己会被贴上傻子或神经病的标签一样。这是集体潜意识对于面对自己有心理问题的抗拒。
现在很多青少年心理机构,提供的明明是心理服务,服务介绍上却只字不提“心理”两个字,他们称心理咨询师为成长陪伴师,称沙盘治疗为沙盘推演课,称心理团体辅导为情商课。
“心理”两个字不能提,是为了迎合家长,因为家长不愿意接受自己孩子有心理问题的事实,于是大家包装一下,把“心理”抹去。
大家心知肚明的事情,却要披上一层皇帝的新衣,实在太滑稽了。
如果你身边有那种用讥讽的口气说“某某某,都去看心理医生了”的朋友(很多中国人还是习惯叫心理医生)。那么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这种朋友是最虚伪的,你大可不必理会。
曾奇峰说,正常人都有心理问题,有心理问题的人,说明是正常人。
作为正常人,我也每周去见心理咨询师。在我咨询师的陪伴下,我明白一件事,有些情结,必须要找专业人士来解决。否则,永远只是在表面触碰,表明的触碰跟挠痒一样,有时候反而越挠越痒。
你之所以会写信过来,其实你很清楚,有些事情,多年以来你都未能解决,如今你也清楚自己并没有能力一个人面对解决。
想要解决,就要面对,就要找方法,除非你永远装睡。
看上去,你并不想一直睡下去。现在有一个路径可以去解决,你的顾虑是什么呢?
如果是觉得还要花钱,这就太好处理了,这个时代,用钱能解决的事情,不是最简单的事情吗?
而事实上,很多人会花很多钱在大餐上,在衣物上,却不愿花点钱做心理咨询。这背后有许多阻抗。也许,你可以觉察一下自己是否有阻抗。
如果你没有勇气面对自己的创伤,或者真实的自己,那么,你内心弥散的忧郁,就很难消除。
做心理咨询的过程,就是探索自己的过程,或者说剖析自己的过程。这个过程很温暖,但也很残忍。因为,你不得不面对自己一直逃避的真相,才能勇敢地做自己。
这也是很多人不愿意做心理咨询的原因,也是很多人在咨询过程中突然终止的原因。因为没有勇气面对自己的创伤,更没有勇气看到自己真实的内心。
而你,已经在走向勇敢,你知道自己值得拥有更多美好和喜悦。
虽然真相被一层层呈现的过程,你的情绪可能像过山车一样,有很大的波动,但只要走过这段过程,你一定会收获一个更美好的自己,是真实的自己。
敢于面对自己一切的人,都会收获真正的平和与喜悦。
祝福你,加油。
清心
作者简介:清心,心理咨询师,心理讲师,心理系自由撰稿人,简书心理专题推荐作者,简书伯乐。
如果你生活上,情感上有所困惑,可以客观、详细描述事件、困惑点及诉求点,以邮件的方式发给我,并接受清心在微信平台公开回复,清心愿意为你免费解惑。不接受私信形式免费咨询,谢谢理解。邮箱请见主页介绍。也欢迎关注清心心理视角文集,清心亲子育儿心理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