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朋友,就像童年的衣裳,长大了就穿不着。在不能惋惜童年的朋友之后,也只能不再惋惜童年见过的街。
我在上高中时,有两个朋友,非常要好,我们在不同的班级,因为家住的都比较近,早上我会跑去他们家叫他们一起上学,晚上我们相互结伴一起回家,我们有着共同的爱好,不同的梦想。我们一起在放学的路上谈天论地。为了在网吧开黑,相互瞒着对方的家长,高中三年,如影随行。
毕业后,我们考上了不同的大学,之前他们有时也会打个电话给我,和我聊聊大学里的趣事,因为他们知道我不是那种能主动打电话跟他们联系的人。听说他在班上当了班长,我很为他开心。又听他说班上同学不配合他的工作,也曾为他出谋划策。
挂断了电话,我并没有觉得多了联系的感情就能维系,反而意识到,大家早已渐行渐远,不再出现在彼此的生活中,各自说着身边的故事,再也没了交集。
生活就是这样,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
上了大学的我,决心要展示自己,所以比以前更外向了一些,入选了学生会,积极的参加学校举行的活动,认识了许多各种各样朋友。在闷热的夜晚,在空旷的马路上,互相述说着心里的故事。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些事,已经再难记起。
大学真的是社会的缩小版,短短两年,我就遇到了许多没接触过的事,我开始了解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知道扭曲的三观有多可怕,开始知道少了自己地球照样还是转个不停,开始知道自己并不是每个人心系的对象,开始明白你无端的打扰会给人造成一些烦恼。
小时候,父亲下班回来总是怼我:“你能不能不要总老窝在家里对着电脑。”每次这样说我都会自觉的往外面走去。因为我知道再不走,就有可能挨打了。之后他还硬性的要求我至少要玩四十分钟才准回来。
我觉得很委屈,出去能干嘛呢?玩什么呢?
我在这边没有朋友,学校同学也不住在附近,因为家里的原因我刚转学到这边。也不熟悉这边,而且之后还要转学回去。为什么还要浪费多余的精力去交朋友呢。想了想还是玩游戏更有意思。
因为精力有限,所以只会安排给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物,遵从自己的心,不要被别人影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区,不必勉强自己,顺其自然就好。
初中三年,是我朋友交的最少的时候,转学三次,几乎没交到什么朋友,最讨厌的就是上体育课,当时也没有手机,每当解散后,其他人都成群结队的去玩了,我总会一个人到处走走待着等待下课,其实一个人不合群主要原因不是他身上个人的原因,最大的原因其实是自卑感。理由我就不说了。
成长总要付出代价,总要经过磨练。对待感情方面,相信我比大多数男孩都敏感,每次一个人看电影,看到感动处都会痛苦流涕,之前看的那部《摔跤吧,爸爸》让我在寝室中哭出了声。
那些不合群的人,是因为知道感情珍贵才不敢轻易下注。这样的人都是受过伤的,也许曾经真心待人,结果被无情对待,慢慢的心被包裹上一层茧。
大家都这么忙,真的只有少数的感情值得你牺牲自己,读书,游玩,睡眠,刷微博的时间去维系。
辨别真假朋友,给真心关系自己的朋友多一点时间,毕竟,友谊有时候比爱情还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