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华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发展史,推动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培育文化自信,要突出“好”,讲好中国传统故事。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的历史自觉、自信和自豪。文化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是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的内生动力和精神支撑,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本质所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全面把握中华文化的起承转合、优劣得失、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强化对包括优秀传统文化和以优秀传统为底蕴的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内的整个中华文化历史自觉、历史自豪的坚实基础。传统文化该如何传承,如何讲好中国传统故事,如何与基层实际相结合,是基层工作者始终要重视的“课题”。我们要注重保护好文化典籍、文化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传统文化的“体”,也要传承好仁义、诚信、爱人、敬业、谦逊、友善等这些传统文化的“魂”。此外,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红色艺术、革命文物和纪念设施的保护利用,将基层文明建设同传统文化相结合,发挥德治作用,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力量。
培育文化自信,要突出“新”,创新文化传播形式。古人云“山不让尘,乃成其高;海不辞盈,方有其阔”,中华传统文化有着5000多年悠久历史,虽历经时代变迁、王朝更迭、外族入侵、文化输入等历史沧桑,但始终生生不息,源远流长,历久弥新,蕴含深远人文之精神,展现中华儿女之气质,具有深厚历史之积淀。文化永葆生命活力的关键在于不断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当“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基层工作者不断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更应该结合时代特点,创新文化的展现形式,激活传统文化活力,满足文化消费需求,打造文艺精品,注重融合,贴近人民群众。同时要与时俱进,大力推进文化观念创新,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推进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推进文化传播手段的创新。
站在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文化自信基点之上,中华民族将在自己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行,坚定我国文化自信,保住中华之根、民族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