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和一位师长聊起一个话题。
他说应该让自己的孩子心中要有国家,要有社稷,人民,但是现在的大多数人慢慢变成了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我想起很多年前,我在小县城读中学。新千年之后的县城依然封闭。我当年在昏暗的灯光的自习室,阅读无数。看完《剑桥中国历史》,读北大历史,当看到蔡元培先生在港去世,太平洋战役一触即发的时刻,北大千余学子南下执绋,不禁拍案而起。当时想,上大学不要什么学历,即使旁听,我也要到北大旁听去,感受一下中国风气之先所在。80年过去了,在如今大师缺失、小丑当道的时代,蔡元培更像一座不可超越的大山。他在北大开创的学风“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奠定了民国学界的基础。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写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这正是当时还我的想法。
后来,虽不是我所盼。但至少我去了北京读书。我在国图,北大,开始疯狂的读书,听传说中各位大神的讲座,吸取这个城市给予我的营养。高中时,写的长篇小说,也在北京顺利出版。
海明威曾说:假如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此后一生中不论走到哪里她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座流动的盛宴。他将一生与你相随。
我突然有些明白海鸣威的那句话。其实并不是,巴黎有多大的魔力,让人念念不忘,而是年轻时候生活过的地方会深入骨髓地影响着你的生活。 无论你是在浪漫的巴黎,还是快节奏的上海这些地方对你的影响,从你选择在那里定居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 因为每个城市都有它与生俱来的气质,并且这样的气质将在你年轻的时候,悄无声息地浸润你,影响你,改变你。而这样的气质,就是这个城市与其他城市不一样的地方。
后来南下辍学,做杂志,不停的写字,演讲,出书。好像生活在像我所展望的方向奔驰不息,但是突如其来的事情,让这些嘎然而止。被要挟,被绑架,然后北上回京。这些少年的理想好像越来越远,接下来的生活越来越沉闷。那些国家、社稷、人民,为国为民都好像离我远去,而且我还心安理得,我好像变成了自己曾经最不想成为的人。
后来很多年,我遇见很多人, 经历过很多事。有的人喜欢伫立潮头,有的人习惯深藏水底。有的人来去如过眼云烟,有的人扎根屹立不倒。不过,洪流远去,留下来的都只能是一粒粒随风飘远的沙。那我到底该去向那里,那年北京的冬天特别冷。
我在北宫门附近的小酒馆里遇见了久别重逢的老师。
他留给我四个字,和光同尘。
对,和光同尘。不露锋芒,消解纷争,收敛光耀,混同尘世。
我们的生活往往就是在妥协和博弈中完成的,这就是和光同尘的精髓。
理想”其实有两种。我们常常说的理想,往往是我少年时那种改造世界的理想,但是,还有一种更重要的理想,我认为是真正的理想:率性而为、自我完善。一个人昨天做了一件很赞的事情,不等于今天仍然很赞,今天仍然需要接受考验。一个人的天赋秉性,是否得到充分、淋漓尽致的发挥?每一天都是一次磨砺,任何一次松懈,都是理想的崩塌。关切当下,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生活的一切秘密,都在“日拱一卒”之中。
怀才不遇,逆水行舟,那么我一个人就要像一支队伍,对着自己的头脑和心灵招兵买马,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
打造自己所特有的小气候,不卑微,不消沉,日拱一卒。
作者武凌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