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高度关注如何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似乎忽略了一个问题——作为家庭教育关键环节的家长一环够不够强。
家长的格局决定孩子的未来,可如何提升家长的格局又不是一时三刻的事。每一个家长都是从第一次开始的,成为家长的那一刻,家长与孩子是一样的,对未来的一切都是现学现用的。
要想在家长这个身份上做的够好够强,就要不停地学习,以小学生的心态终身学习,陪孩子一起成长。
今天继续分享知心姐姐卢勤老师的《写给年轻妈妈》。
第七章 做现代文明人
我们国家要走向现代化,最大的障碍,并不是资源问题,也不是资金问题,更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十几亿人口的素质问题。
资金可以积累,技术可以创造也可以引进,但是十几亿人口的素质是无法引进的,这必须靠我们去提高。
什么是素质?是指人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包括人的思想、知识、身体、心理品质等。
人的素质的形成,主要是在幼儿和中小学阶段,所以古语有“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说法。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从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来讲,幼儿时期的可塑性最大,这个时期加强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培养,孩子比较容易接受,而且也比较容易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和卫生习惯。相反,如果这个阶段不注意对孩子进行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孩子很可能养成一些不良的习惯,等长大了再去纠正就比较困难了。
一个人素质的高低,往往在他与人相处的言谈举止、文明习惯中就可以看出。一个研究生想出国深造,各方面的考查都合格后,他去大使馆办理签证。使馆人员找他谈话时,他不是乱翻人家的东西,就是打断别人的谈话。最后,使馆人员的签证意见是拒绝入境,理由是这位研究生缺乏学者风度和应有的礼貌。
文明的语言、仪表和行为,就如同一封介绍信,把自己的身份介绍给别人。让孩子学会做现代文明人,是真正爱孩子,也是对孩子的一生负责。
“我们培养的孩子是强大的一代,还是弱小的一代?我们培养的一代是文明的一代,还是野蛮的一代?这将决定我们国家强大不强大,决定我们中华民族能否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当妈妈爸爸的都该认真想一想,我们将把孩子塑造成什么样的形象,我们将给民族带来一个什么样的明天!精神文明建设,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大家想一想,如果一个民族不懂得讲文明、讲礼貌,不懂得守规矩,那这个民族还有什么生命力可言,更谈不上什么发展了!”
“美德出良才”。良好的文明习惯来自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培养。只有教育孩子从小事事处处想到别人,讲文明,守秩序,他长大后才可能具有文明礼貌的自觉行动。
一个人的能力是极有限的,如果没有他人的帮忙,你什么也干不成。 了解别人的劳动与自己的关系,对树立为别人着想的品格十分重要。 “相信别人,相信所有的人对你都很重要,你才会尊重每一个人。”妈妈们应该让孩子懂得这条做人的原则。
“要想到别人”,平平常常五个字,却有着深刻的内涵。这是为人的一条重要守则。 这条守则,要到上学时再告诉孩子就晚了,应该从小就让孩子知道,并按这个守则去做人。那么,由谁来告诉孩子呢?当然应该是妈妈,是爸爸。 父母的责任是教孩子做人。学会做人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石。而做人的道理,大都不是坐在课堂里学会的,而是在生活中父母随时随地教给孩子的。 我们的父母不是名人,是普通的老百姓。但中国老百姓一直在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来教育自己的孩子。这些做人的道理刻骨铭心,一辈子都忘不了。
记得小时候,妈妈常告诉我,家里谁赶不上回来吃饭,就得给谁留出一份饭菜,这是我们的家规。不仅我们兄弟姐妹这样做,我们的孩子也学会了为别人着想。 一般周六,我们都回孩子姥姥家吃晚饭。一次,我回去晚了,饭时已过。我妈妈对我说:“你儿子真心疼你。今晚他炒菜,他把虾仁剥好,一个个串在黄瓜片上,炒得很香。你没回来,他一直想等你回来开饭,实在等不来,就把最大的虾挑出来,留给你,自己吃最小的。他那么爱吃虾,又费了那么大劲儿,自己却没吃到啥。这孩子可没白疼。”母亲的一番话,说得我鼻子酸酸的。那天的虾,我吃得最香。 儿女接受妈妈的爱,是一种幸福;妈妈接受孩子的爱,是一种享受。因为孩子是妈妈施爱的果实。 “要想到别人”的确是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需要妈妈的提醒。 我小的时候,有时早晨起来,把收音机的声音开得很大,妈妈就告诉我:“早上有的人家还没起,声音要小,不要影响别人。”从此,我一直很注意不打扰邻居。几次搬家,邻里都相处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