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最近办公室的姑娘们,都开始在讨论买房子买车准备结婚讨论生孩子这些事情。有的是男方在谈恋爱的时候已经买好房子装修好,等着姑娘直接拎包入住;有的是男方郊区家里有自建房,直接装修就可以,女方买个车作为嫁妆;有的是男女双方一起买房,还房贷。有毕业一两年的姑娘会感兴趣凑热闹说,万一以后找的男朋友买不起房子怎么办?
关于买房,我是这一两年才有的观念,,要在结婚之前在自己喜欢的城市中心地段好的地方,买一个40平左右的房子可以自住也可以投资,然后其他的就再说。其实我一直都很担心,是否真的有这样的天时地利的小户型可以供我选择。而现在被周围婚嫁的氛围下好像有点不太肯定自己的计划了,对于未来有点还害怕和迷茫。
我觉得自己还很年轻啊,还有好多东西可以去学习,还有好多地方没有去过,还有很多的美食没有品尝过,还有很多疯狂的事情没有做过,还有很多人没有遇到,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去经历和体验,我还有好多值得期待和憧憬的事情呢。还不想还这么早就步入婚姻,甚至觉得自己还是个小孩就开始讨论产假婚假这些事,周围总有人在提醒你的年龄,都快奔三了醒醒吧。
二
九零后的我们(暴露年龄啦)是真的到了一个要考虑买房子在一个城市安稳下来的时候了么,刚开始是震惊,震惊之后又有点点恐惧。可是明明我自己就还像一个穷鬼一样,苦苦挣扎在恩格尔系数的边缘,为了捡便宜,双十一前抓紧囤货,经常每个月超市打折日去大采购,买上一堆列在纸条上的生活必需品,经常关注网上各种羊毛信息,然后迫不及待的想捡钱一样的去得到它们。
论坛里一个关于结婚收礼红包是否该归于理财收入的帖子引发了大家的轩然讨论,大部分平民姐妹得到的结论就是,婚嫁开支和收入基本持平,有的甚至亏损状态,盈利几率不大。
还有另外的帖子说到江浙一带的婚嫁基本以百万来计算。其实作为浙江人的我是有点自卑的,一直以来出身小家庭属于中等偏下水平,所以对于那么百万的金钱数字是望而不及。关于结婚成本问题,从以前的老三样“黑白电视,自行车,手表”,到现在二十一世纪的新三样“房子,车子,票子”婚姻嫁娶的成本比老一辈多出几十倍,网友热议是否越贵越幸福?
现在看这些帖里罗列出满眼数以万计的金钱数字和各种开销,一直有个疑问,这些资金是怎么分担的呢?帖子里提到的“爸爸妈妈的给的钱?婚宴是由谁出资的?小夫妻二人?好吧,这样算是弥补前期支出了。双方父母共同出资?拜托,那是两份支出吧?”那么这些资金支撑的一场婚宴嫁娶,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热闹过后的留下的是什么,而生活婚姻不过是一场柴米油盐的烟火日子,并非朋友圈里晒的那些华丽。
三
我想大部分平民家庭很多都是以简约婚宴为主的,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庞大的资金来支撑一场体面的婚宴嫁娶吗?我见过一个好闺蜜的简约婚礼。女生是我大学同学高中隔壁班,男生是工作后一个单位的,两个人白手起家,省吃俭用,理财攒钱,终于结婚前在工作地小城市买了个小户型很划算,两人的工资也足够还房贷,算是有个小窝可以安家了。
男方和女方都不是什么大富大贵的人家,女方单亲家庭,男方老家西南部的小县城,他们似乎还谈不上婚礼,只不过按照老家的古来今往的婚嫁习俗在村里热闹了一天。那一天虽然没有司仪的各种说辞,没有婚庆公司的热闹凑数,有的只是一个个同学好友真挚陪伴,还有老家习俗的拜堂仪式,然后跪拜改口见过家长。热闹过后还是他们回到工作地继续奋斗,为以后日子继续攒钱,为让父母过上安详的老年生活。
四
这么算下来,区区不到十万的婚礼花费,他们没有轰轰烈烈的场面仪式,也不必担心婚礼过后庞大的支出,或者日后还款的压力。庞大的婚礼花费也不算实用,而婚后生活的幸福感,才是珍贵稀有的。有一句话“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时,就应该静下心来学习;当你的能力还驾驭不了你的目标时,就应该沉下心来历”。而当我们的存款还支撑不起庞大的婚礼盛宴,我们需要的是踏踏实实的过日子。
最好的婚嫁不过是有属于自己的小户型,家里有喜欢的陈设和爱看的书本,日后孩子有喜欢的玩具和零食。就像是刘禹锡笔下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我们努力地赚钱省钱攒钱,不是为了过表面的样子。
而是为了婚后面临越来越多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的问题的时候,
可以发掘理财智慧让婚姻之路更美满。
关于婚嫁,我们更多的应该是计划如何让积累小家的原始财富,让小家的生活日渐丰盈。
恩,斯是陋室,惟吾德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