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大卫·邓宁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密歇根大学心理学教授。曾与贾斯汀·克鲁格共同提出了“邓宁—克鲁格效应”,即达克效应。
在本书中,作者为我们解释了为什么有一些看起来不如你的人却能获得更好的成绩,为什么有些人看起来普通而又自信,作者为我们解释了这种认知偏差背后的原因。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陷入越无知越自信的状态中。作者曾经提出的“达克效应”,指的就是,当一个人无知到达一定程度,是根本无法意识到自己的无知。所以有句话是,了解自己比了解别人更困难。
我们无法看到自己的不足,通常是由于能力不足,表现欠佳者没有合理评价自我表现的必要技能,这是元认知的缺陷。在这其中,具体表现在病觉缺失症,就是没有办法认识到自身缺陷的程度和存在的症状;还有错误共识效应,指的是优秀者容易低估自己。
我们的认知过程会出现错误,主要是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个是元认知过程不完善,导致我们用已有信息得到的结论是错误的。通常是因为知识是准确的,但是在我们的认知里,它是不全面,或者存在一些瑕疵的,导致我们更愿意找能够证明自己假设的证据,而非其他证明其他内容的证据。
第二个是因为个体的经验和反馈并不一定是最优解。我们的反馈是存在一些问题的,正确选择未必带来好结果,部分行为会带来不可见的后果。反馈的缺失和片面性,也会让我们在接受反馈时,关注正面反馈,忽视负面的。
而且人都有自证的倾向,无论多荒谬的语言,还是倾向于寻求与自我映像相符的反馈。
第三个导致我们认知错误的原因,是我们总认为自己与众不同。当一种品质越难观察,越容易做出有利自己的判断,从而认为自己更特别。面对问题的不确定性,我们常认为只有自己会持有保留意见和怀疑态度。
第四个原因是道德优越感错觉,通常会变现在人们往往会将自己置于道德优越的高地,认为自己的品行远远优于其他人。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我们在评价别人道德水平的时候,我们通常会根据外部的客观数据分析来判断,但是评价自己的时候,却会忽略这些客观数据,而是从内部的自我个体案例和主观感受出发。
想要让我们自己学会客观看待世界,就要学会洞察情景状况。相反只是按照自己想法理解相关事件,就容易导致错误的预判,所以需要尽可能的考虑到每个细节。还要学会与情绪和平相处,不被情绪轻易影响认知。还要参考他人在特定情境的处理方式,不断调整自己,学习“榜样”。最后,也要接受自己的平凡,重新理性客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