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是怎样揭示人性的恶
莎士比亚曾经通过哈姆雷特之口说过:“自有戏剧以来,它的目的的始终是反映自然,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给他的时代看一看它自己演变发展的模型。”人性的恶的一方面在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中显得尤为突出。也有作家说过:莎士比亚是迄今为止文学史上最深刻、最全面地挖掘人性之恶的作家。贪婪、自私、爱慕虚荣、自大、谄媚、轻信、善妒、冲动、奸诈等等许多人性的罪恶都被他无情地揭露出来,让那些罪恶都暴露在阳光下。接下来,我就通过人物形象、戏剧情节、戏剧作品时代背景来分析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是怎样揭示人性的恶。
一、人物形象
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以塑造丰富、复杂的人物形象著称于世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哈姆雷特,这样一位头上顶着“人文主义光环”的文武双全、智勇双全的王子,在听到他的父亲是被谋杀之后,满脑子都是仇恨报复,即便他自己也知道杀人是重大的罪恶。“让我驾着像思想和爱情一样迅速的翅膀,飞去把仇人杀死。”他斥责老国王死后迅速嫁给克劳狄斯的母亲为“最恶毒的女人”,并发出呼喊“脆弱啊,你的名字是女人”。在复仇过程中,为了反试探国王,他不择手段,甚至怒骂自己喜爱的奥菲利亚,“要是你一定要嫁人,我就把这一个诅咒送给你做嫁奁:尽管你像冰一样坚贞,像雪一样纯洁,你还是逃不过馋人的诽谤。进尼姑庵去吧,去;再会!或者要是你必须嫁人的话,就嫁给一个傻瓜吧;因为聪明人都会明白你们会叫他们变成怎样的怪物。”虽然他是对着帘幕后面的国王和大臣普罗涅斯说的,但是他完全不会考虑到单纯的奥菲利亚听到他的话会如何的伤心痛苦。甚至后来在冲动之下杀死奥菲利亚的父亲之后对奥菲利亚没有一句抱歉,没有一句安慰。哈姆雷特常常想到的只是他自己,没有考虑到其他人的想法和感受。而他的犹豫不决、拖延,琼斯给出了一个让我惊奇的理解:琼斯认为哈姆菜特的潜意识中有恋母妒父与杀父娶母的欲望与动机。克劳狄斯杀了他的父亲娶了他的母亲,正是用实际行动实现了他自己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动机,做了他自己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所以,哈姆莱特虽然万分痛恨他的叔父,却迟迟不能下手复仇,因为他在叔父身上看到了他的“本我”的实现,杀死叔父就等于杀死自己。和怀有“人文主义精神”的哈姆雷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的叔父克劳狄斯。克劳狄斯篡位,克劳狄斯谋害老国王,克劳狄斯乱伦迎娶哥哥的妻子,克劳狄斯妄图杀害哈姆雷特。他对权势的贪婪,让他不惜一切代价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临死前他还要爬向皇冠,企图抓住他。我觉得,克劳狄斯一定是嫉妒老国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和温柔貌美的妻子,压抑太久的内心的妒忌不平已经深深燃烧了他的理智和道德。虚荣心作祟之下的王后,为了保住自己王后的地位和富裕的生活,匆匆嫁给了杀害自己丈夫的凶手,面对哈姆雷特的指责,只会流泪和痛诉,却不见悔改的行动。
“贪婪使人彻底异化”。《李尔王》中的两个姐妹高纳里尔和里根以及爱德蒙为了得到更高的权利,哄骗、谄媚,不顾亲情、陷害自己的家人。爱德蒙被称为“文艺复兴时代的黑色巨人”,他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陷害兄长,告密父亲,巧妙地利用了两个女人的争风吃醋来实现自己的野心。极端利己主义在他们身上体现地得淋漓尽致。早期的李尔王也是一个不懂得爱,刚愎自用,惯于听信谗言的国王。他迷失于表象,无法识别语言和感情的真伪,斥责小女儿“没有良心”,并将她远嫁法国。
而《麦克白》中的主人公麦克白更是因为贪图王权富贵,从万人敬仰的人民英雄堕落为弑君篡位、陷害忠良、施行暴政的国家和人民的恶魔。无法压抑的野心催促他走向罪恶的深渊。麦克白篡位的过程的心理活动也像哈姆雷特一样犹豫、彷徨、时而下不去手,但所幸他的身边还有一个夫人,夫妻两人手拉手一同走向权贵的深渊。她深谙自己丈夫的性格,恰到好处地“逼”着麦克白动手:“你宁愿像一只畏首畏尾的猫儿,顾全你所认为的生命的装饰品的名誉,不惜让你在自己眼中成为一个懦夫,让‘我不敢’永远跟在‘我想要’后面吗?”麦克白夫人比麦克白的性格更加狠毒,更加野心勃勃。 一开始就渴求最高权力,毫不犹豫地采取暴力行动,她怂恿丈夫作恶,说干就干,一干到底,一个晚上就能掌握大权,她要麦克白“丢掉人情的乳臭”,用“野心”和“奸恶”代替“正直的手段”和“崇高的企图”。她以自己为例:“我曾经哺乳过婴儿,知道一个母亲是怎样怜爱那吮吸她乳汁的子女。可是,我会在他看着我的脸微笑的时候,从他那柔嫩的嘴里摘下我的乳头,把他的脑袋砸碎。” 《麦克白》通过麦克白和麦克德夫一正一反,一明一暗的对比,更突出了本来同为民族英雄的两人不同的人生,侧面烘托出麦克白内心膨胀的无法摆到明面上的欲望和虚荣心。
嫉妒使人丑陋。《奥赛罗》里面的伊阿古仿佛就是个天生的恶人。他把打仗看成一种职业,从军打仗都是为了升官、发财、向上爬,每干一件事都要得到一些物质利益,处处表现出 唯利是图的态度。任何挡住他升官发财的人都要除去,颇有一种“挡我者死”的气势。他对人、对生活的态度和认知,无一不证明他是一个十足的恶棍。他反常地仇恨一切人,仇视和平幸福的生活,痛恨一切美好的事物,生活在罪恶之中。他渴望他所缺少的(他没有爱,只有恨),但更多的是贬低它,诋毁它。为了破坏奥赛罗和昔丝狄蒙娜的爱情,为了陷害凯西奥,他费尽心机。“我就要用毒药灌进那摩尔人的耳中,我就利用她的善良的心肠污毁她的名誉,让他们一个个都落进我们的罗网之中。”有些人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别人也别想得到,甚至就动手毁掉这个东西。伊阿古在证实谋杀凯西奥的原原因时供认:“他那种翩翩风度叫我每天都在他旁边相形见绌。”似乎他对恶的信奉完全是出于自觉。他善于伪装,为了对付奥赛罗这样的人,伊阿古决定像蜘蛛那样先毒害他的灵魂,把奥赛罗“像一头驴子一般牵着鼻子跑。”伊阿古唤醒了奥赛罗心中无中生有的疑心和嫉妒。“像空气一样轻的小事,对于一个嫉妒的人,也会变成天书一样坚强的确证。” 他缺乏爱和信任,他太自怜,经不起伊阿古的引诱。冲动是魔鬼。他就这样轻易地相信了伊阿古的话。自以为是地判定了苔丝德蒙娜的死刑。伊阿古在奥赛罗身上唤起的何止是嫉妒,还有他灵魂深处野蛮的兽性,让他不听一句辩解就直接地掐死了苔丝德蒙娜。
二、情节发展
“《哈姆雷特》写复仇,《麦克白》写罪恶,《奥赛罗》写嫉妒,《李尔王》写愤怒。”单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来莎士比亚的这四大悲剧写的是人性中的恶的一方面。因为人的贪心,才有了老国王被毒死;因为脆弱,才有了王后匆匆嫁给叔父;因为犹疑不决,才导致哈姆雷特自己的死亡;因为俗世间人们的恶,才逼得奥菲利亚发疯了;这样,才有了《哈姆雷特》这部复仇记。《麦克白》中女巫是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的因素。女巫的第一次现身就唤醒了麦克白内心深处的永远都得不到满足的权利欲望,这三个女巫就像现实生活中人们面临的或大或小的诱惑,像名,像利,又以名利宽慰自己伸出罪恶的双手。嫉妒是七宗罪之一,被嫉妒冲昏了头脑的人往往会做出无法挽救的事情。我反而觉得《李尔王》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最悲惨的一部,人往往是在失去之后才恍然大悟,最后追悔莫及。
三、时代背景
《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发出对这个时代的质疑:“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剧本一开始就描写了丹麦动乱不安的局面,人们感觉“世界的末日到了”。在这个黑白颠倒、是非混淆的时代,每个人都冲破道德底线,放纵情欲,人们肆意地享乐,追求自己的私欲。这个时代放大了人们内心的恶,催促着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为了保护自身利益,每个人变得世故圆滑,毫无是非曲直之心。
究竟是什么力量扭曲和毒化了麦克白夫人的灵魂?莎士比亚通过麦克白夫人这个以“美”、“丑”相混面貌出现的“社会的生物”展现了人与人类自己建立的社会秩序及道德之间的矛盾。麦克白夫人主动抛弃了自己女性应有的柔弱与内敛的本质,直截了当的表达出她的贪欲与阴狠,表现相当的男性化,甚至兽性化。她的大脑中闪烁的残酷和血腥的念头,不仅表现了资产阶级野心家的贪婪和不择手段,也体现出马基雅维利式的利己主义道德标准,同时也把她的灵魂推向了死亡的边缘。
种族歧视的社会观念对奥瑟罗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害。因为奥瑟罗是摩尔黑人,苔丝德蒙娜是欧洲白人,勃拉班修阻挠女儿和奥瑟罗的婚姻,就因为他是个“黑鬼”,伊阿古也利用这种社会观念,挑拨勃拉班修等人,也以此刺激奥瑟罗。奥瑟罗最初对苔丝狄蒙娜的怀疑,就是以此为根据的,“很难说,因为我是黑人,出言吐语不像公子哥儿那样文雅动....所以她‘把我抛了”。在这种种族歧视的社会下生活,被歧视的人总是会感受到来自人性中极大的恶。
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中饱含对人性的独特见解,人不仅拥有美好善良的一面,同时充斥着邪恶阴冷的黑暗面。莎士比亚写的不是一个个例外的恶人,他写的是每个人,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