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半丝阳光的阴天,厚重的云,有些阴凉的空气。
按照计划出行,近九点钟起床,九点三十六开始吃早饭,红豆小米黑米炖煮的浓稠的粥,吃完后有暖和踏实的感觉。洗脸收拾赶在最新一班公交的发车时间出门,等了两三分钟,顺利上车。
周六风景区的路上车辆很多,路过立马回头、灵隐东,在那个岔路口,突然出现一辆长长的面包车头,急刹车,车内的所有人都毫无预备地靠前晃动,伴之长长的惊呼声。两车在相距几厘米处停止,待面包车司机拉开距离,公车师傅始终没有说一句话,继续往前开。
一路上经过中天竺、上天竺,外墙灿黄的寺庙,在马路内里小道上小步快走,慢步悠哉的行人,斜背着帆布包。
再穿过第二条长长的隧道之后是梅家坞风景区。念叨了那么久的梅家坞,公交车可以直达的风景区,第一次经过,大片的茶叶地,一层环着一层,茶叶深绿。颜色多样的房屋邻舍,高低不平错落有致,各种茶室私房菜杭帮菜的广告牌,外地本地牌照的私家车在路边停靠,原来这里就是梅家坞茶叶村。令外人羡慕的他们生活在这里是幸福的还是乏味的?
还有一站到云栖竹径,期待云栖竹径的模样,试图想象。
一个人的徒步,灰暗的显得有些落寞,有太阳就好了。照着指示标牌,我沿着那条路往前走,游客不多,三三两两。看到地图上的售票处,叔叔阿姨刷了公园卡之后进入,我用支付宝买了票。保安小哥帮我刷票,女声调平稳的“欢迎光临”。我说谢谢,他回应说不客气,态度温和让人舒服。
第一处是净心亭,旁边的指示板写着湖水清澈,在此小憩,所有的烦恼都能够消除。走进亭子,泉水的声音突然放大好几倍,哗啦啦哗啦啦,急促沉重。小径两旁是密集的细长竹子,根茎粗大的古树,已有一百八十年、一百三十年、三百年,在清朝光绪帝咸丰帝就已存在的生命,只顾伸展绵延,任外面的动荡萧瑟繁华和平。给百岁大树拍照,需要仰头看尽的树干枝丫,在高处空中肆无忌惮的延伸开来。他们很安静,也让人觉得心安。
踏上特地设计建造的木板桥,发出没有杂质的清脆回声,叮咚叮咚。经过吊桥,停住犹豫,旁边有注意安全字样。在特地情境下,想要一个人尝试不敢尝试的事。走上两步,吊桥开始摇晃,桥身比想象中更加轻巧,是好久没玩的蹦蹦床,重心微微失衡,好玩取代害怕,嘴角不自觉上扬,开心起来。
蕨类植物,原先高达20-30米,可食用入药等,放了大豆油和盐巴,用大火炒制的味道会是如何?鸭儿芹,也可做蔬菜煸炒,口感跟芹菜会有差么?已经记不起具体名称的另一种植物,花期盛开的花朵就像展翅欲飞的白鸽。红枫树相较那些古树有些袖珍,光秃干净的枝丫,只剩下枝丫,等来年挂满红枫叶,一定很美。
不远处了了游客的谈话声清晰可见,多数是带有儿化音的北方人,许是趁着假期和家人孩子过来南方溜达。同样的,南方人正在购置棉服棉靴等御寒装备拥抱北方的冰和雪。周边的他们往北方跑,我怕冷,所以想去更南方。
路遇背着黄色帆布包的阿姨,她们正往回走,像是这里的常客,周末定期约见在这里进行宗教仪式走路锻炼。凹凸不平的石子路,比平路走起来拥有更多的阻力,脚底暖和开来。
遇雨亭,康熙此处避雨,一时兴起,在此题字。亭中央竖立着的用玻璃罩住的字碑,繁体字潦草,铿锵有力,写于康熙四十二年二月二十一日。在新年不久后的初春,依旧湿冷的南方,未等到更加适合春游的阳春三月。
寻至莲花大师墓,刻字墓碑矗立,半圆形的墓塚,莲花大师像,周边是熄灭的蜡烛,蔓延开来的大片红艳干净的蜡烛油,左右对称。莲花大师,80岁,仁和人,三十多岁的时候突然醒悟,遁入空门,是四大高僧之一,对佛教有突出贡献。站在墓碑前小会儿,眼眶湿润起来。
特征明显的用青灰色砖块构造的民国建筑,黑色紧闭的门,写有潦草字体的门,线型图案别致对称的门。穿过河流的石子路,比走吊桥的时候准备更久,害怕跌落弄湿,在这个大冬天,会是怎样的寒冷。双脚踏上大石头的时候顿然安心。遇见的一家子选择在更大的亭子里拍照,大人给孩子拍照,孩子好动顽皮,大人拉开嗓门发号施令,拍了多次。
行至此处,需要回头,路上遇见的同是一个人的他们,年纪相仿的,年纪更大的,穿着艳丽的黄色厚衣,或是安静的黑色长款,停留在某块石碑、某株大树前。
试图走上另外某处未知,道路模糊,坡面湿滑,跨上一处高台阶后放弃回头,在最后一处台阶滑倒,心跳静止,瞬间被拉回现实的恍惚瞬间,双手及时止住,屁股没有直接跌坐在潮湿泥泞中,起身,看看手套,丁点泥巴,没有其他人看见。走了几步,感觉后背有些别样,缓过神来,少了沉甸甸的感觉,回过头去看见小包还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