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天
读书笔记
接受自己的现实处境,并非等于不可改变外在环境,而是不要为了错误的理由而改变外在生活,因为这种改变通常反映出一个人的特殊性。
在我们企图改善自己或改良环境之前,应先撤除不断打压心灵、腐蚀心灵的罪恶感,让内心的疗愈之爱在心灵中自由运作,如此一来,无论我们做什么或说什么,必能惠及自己和他人。请记住,我们此处所谈的不是行为层次,而是仁慈的宽恕,唯有它能够让我们摆脱愤怒,流露爱心。
是我们将自己甘心受限及匮乏的愿望强加给世界,看起来却像是世界将这些限制硬套在我们身上,唯因如此,我们才能借机忘记自己的杰作。
我们选择了自己的缺陷,因我们选择活在小我的法则中。我们最初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只因中了小我的圈套,以为可以借此巩固我们的个别身份。
由此可知,重点不在改变缺陷本身,而是改变我们赋予它的目的,也就是换一位新老师,他会教我们如何以仁慈的心谅解自己与他人的过失,不再攻击和批判。容我再说一次,我们无需改变外在的缺陷,而是要改变我们对外在形式的看法。
我们一旦不再试图改造环境,而是改变我们对状似在外之物的心态,将批判的眼光转成圣灵的慧见,特殊性的目标至此一转,变成宽恕的目的。
耶稣提醒我们无需为那些有限的魅影而烦恼或生气,因为我们来到世上的功课正是要化解那些魅影。反之,如果我们开始判断、感到内疚,或产生“必欲除之而后快”那种嫉恶如仇的心理,就已经把魅影弄假成真了。
——以上摘自《仁慈》(下篇)第四章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