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这本书后,我先认真看了一遍。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讲一个名叫毛喳喳的猩猩,爱吃自己的鼻屎,结果被森林里的动物发现了。他为了不让大家知道自己在吃鼻屎,就编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说自己吃的是让脑袋变聪明的小药丸。结果事情没有按照他预想的那样平息,反而愈演愈烈。最终,他向大家承认自己说了谎话。
我的解读
首先,吸引我的是书腰上作者平田明子的一句话“可是,我真的吃过哟”。因为我在前不久发现自己的孩子在偷偷吃鼻屎,甚至咽进了肚子里。我曾问她,是什么味道的?她说:咸的!还很兴奋的样子,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般。当时我并没有进一步制止她这个不好的行为,但内心还是有少许的担心。现在看到这句话,吃了一颗定心丸。再看封面,是一只大猩猩,他的手指向鼻子,说明他是一个爱挖鼻孔的猩猩。每个孩子都爱挖鼻孔,这也是大人们劳心的一件事。我也不例外,经常给孩子讲什么“危险三角区”啦,“挖鼻孔不卫生”啦等等。至于作者为什么用黑猩猩作为主人公,而不用别的动物,我个人觉得是猩猩爱动、调皮、通人性却不受人管制的特点,不正像是孩子的样子吗?再加上,猩猩大大的鼻孔,更加突出了这本书的主题“挖鼻子吃鼻屎”,让孩子更容易感同身受。
接着,翻开书页,猫头鹰发现了毛喳喳的秘密。看看毛喳喳的表情——嗯,多么形象地表现了不想被发现却被发现的那一瞬间。再翻过一页,左半幅全部是黑色,右半幅的画面立即让我联想起一句话——黑暗里的交易。作者为什么会选择让猫头鹰而不是其他动物发现毛喳喳的秘密,我的理解是或许作者是想通过黑暗的渲染,突出毛喳喳被发现的那一瞬间想将真相掩盖在黑暗中;同时,用两个动物的黑影来渲染毛喳喳说了谎话被迫进一步圆谎的心境。猫头鹰是夜行动物,用其他动物不会这么自然而然不着痕迹。
剧情发展着,森林里的动物们都知道了毛喳喳有神奇的小药丸,都拿来自己的宝贝找他交换。毛喳喳也因此背负了沉重的心理负担,终于有一天,他扛不住病倒了。
看看毛喳喳的眼神,感觉他是多么虚弱啊,身体和心理双重折磨。
结果当大家把自己珍藏的小药丸拿出来让毛喳喳吃的时候,毛喳喳的眼睛顿时瞪得圆溜溜的。他估计是没有想到大家会这么做,也可能是在犯难这么多鼻屎该怎么吃进去。我很喜欢这幅图,感觉非常温馨。这副画面是用亮黄色作为背景,衬托了友情的美好。友情就像太阳光一样,照亮了毛喳喳的心,也照亮了正在看书的我的心。
毛喳喳终于忍不住了,承认自己撒了谎。哭得好伤心。用大红色做背景,个人认为象征着羞红的脸蛋。
最后,毛喳喳还是时不时吃自己的鼻屎。就像书中点评的那样,隐藏的爱心是,故事没有禁止毛喳喳吃鼻屎,他还是可以自由自在地吃。你看他的表情,多么地轻松愉快。吃鼻屎嘛,本来就是自己的事!
孩子的反应
我在讲之前,先让孩子自己看了一遍。她快速地浏览着,直到看到大伙把小药丸递给毛喳喳让他吃的那一页,停了下来,问我:他们是在干什么?随后又翻到毛喳喳脸颜色变化的那一页,又问:怎么这么多不同颜色的猩猩?这就是在没有文字的基础上,孩子对图画有着不同理解。等她看完了,我问她,想不想听这个故事?孩子说她不想听。估计是画面没有引起她的兴趣。但是,当我告诉她这是一本讲吃鼻屎的故事时,她立马就来了精神,要求我赶快给她讲。在讲的过程中,她听得很投入,还时不时问问题,比如:为什么毛喳喳的脸变了那么多颜色等等。等我翻到最后一页,慢慢地读着:“打那以后,毛喳喳就再也不吃鼻屎了吧?”孩子的第一反应:“嗯,不吃了。”我接着说:“不对,直到现在,他还不时地偷偷吃鼻屎呢。”孩子的眼睛里立即闪现出光芒,笑了起来,看来她也没有想到会是这个结果。王大毛在书后点评:这不是一本孩子会不停想要求再讲一遍的书。孩子却恰恰相反,要求我每天晚上都要给她读,已经连续6天了。
这本书的明线是“说谎”,但还隐藏着很多别的信息。这种隐藏的信息更多的是给大人们了解的。就像这本书,进一步端正了我该如何对待孩子不良行为的心态。在日常生活中,大人往往会强行阻止孩子的不良行为,这反而会强化孩子对不良行为的印象,进而发展成不良习惯,还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根据我对自己孩子的观察,一部分不良行为其实是孩子在探索自己和外界的关系。比如吃鼻屎,孩子是在探索鼻屎究竟是怎么回事,她会问鼻屎是怎么来的?还想尝尝鼻屎是什么味道的等等。等她将“鼻屎”这个事物探索完毕后,不良行为自然而然就消失了。很神奇,《毛喳喳的小药丸》讲了快一个星期了,我突然发现孩子吃鼻屎的行为似乎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