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玉晶
当抑郁一冬的阴霾,被三月的春风吹走,花开了,草绿了。
我盘腿坐在阳台的罗汉床上,将玻璃分开到最大限度。气温的突然回升,草已经全部探出了头,年轻的小姑娘们穿着阔腿裤露着脚脖子,小伙子们穿着短袖在篮球场奔跑着。虽然像我这种已到中年的人,沧桑了岁月,严格遵守着老一辈春捂秋冻的自然法则,还是忍不住想多呼吸几口春的气息。
这一刻,是不是不喝新制的茶,不赏初开的花,辜负了这个春意渐浓的三月?
说走就走。没有做任何功课,只简单的翻了翻马蜂窝的嗡嗡,一张高铁票,一个包,一个人的油菜花之行就这么开始了。
还记得初见油菜花,那年,我远赴重庆上学,在飞驰的车窗外,娇嫩的黄花有的星星点点,有的呼朋唤友,在春风里摇曳着,成为我记忆里最耀眼的色彩。
油菜花的婺源,我来啦!
一出站像个第一次旅游的小孩,绕着广场左左右右的转悠,举着手机上上下下的拍照,偶遇了一个同样七十多岁的阿姨,身体格外的硬朗,跑步起来我都赶不上,据说一个人已经走遍了大半个中国,阿姨给我讲她一路的小惊喜,拉着我去住青旅。
对于青旅这个名词,我之前只是听说过而已,可是,我早就过了住青旅这种地方的年龄啊!
“青旅?是不是都是年轻人,可以艳遇的那种?” 我开玩笑。
“去,我住了那么多年,怎么没碰到!”阿姨说完调皮的眨了眨眼“要不,你去体验一下,万一你能碰到呢?”
哈哈哈,纠结了半天,耐不住阿姨的软磨硬泡,屁颠屁颠的跟着去看看。
进门之后,才发现,原来还有这么有趣的地方,大厅的长桌旁,坐着好多小女生,大家都在热闹的分享着自己的攻略,相约着拼车的,拼饭的。还有个姑娘,跑过来热情的和我打招呼 “姐,婺源的景点是需要买通票的,你在马蜂窝买,比美团便宜三十块钱呢。”
我微笑,所以,当青旅的老板告诉我,女生间只剩下一张下铺时候,我愉快的表示,我也住这里,下铺给阿姨,我就住上铺好了。
打电话给闺蜜,闺蜜说,你这种文艺的人,对住宿要求那么苛刻,怎么可能出去住很多人的那种架子床?编吧你。
我鼻子一哼,嚷嚷着:你懂什么呀,这才是生活呢!
收拾完东西已到傍晚,一阵细雨突如其来,带着江南的婉约。撑一把旧伞,踱步在幽静的婺源小城,雨滴落在翘脚的徽式建筑上,顺着青瓦,泛起了层层的涟漪。极目远眺,一座座参差有落的徽式建筑,在远处青山绿野的融合下烟雾缭绕,伞下的我,宁静的听得到自己的心跳。我想,久居灯红酒绿的繁华都市,忙碌的我们需要这种生活气息浓郁的小城,沉淀被生活滋扰的浮躁。
在前面转角的巷口,会不会偶遇一个撑着一把油纸伞的丁香女子?随手拍下一张水墨画发了朋友圈,感叹着真是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正得瑟着,低头发现,我的鞋子竟然在雨水中起泡泡了,哈哈,我的泡沫鞋,好时尚啊!怎么会这样?是不是上回刷鞋没涮干净?
啊!羞愧,羞愧,赶紧跑回青旅换鞋去……
第二天一早,我和阿姨拼车,直奔梦中的篁岭。
一处宁静的山野,因为这片油菜花名气大增。在起伏跌石的丘林中,只是不经意那么一瞥,就被汹涌而来的黄惊艳了。油菜花,正以铺天盖地的磅礴气势奋力绽放着,迎送着来往的客人。用淡淡的香气夹杂着泥土的清香,向人们昭示着春天的美好。
万亩梯田里,蜜蜂舞,蝶儿忙。黛瓦掩映其中。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正对着画架安静的忙碌着,几个阿姨拽着各色的丝巾张开双臂摆着各种姿势。不知道谁家的宠物小狗来回跑着,追逐着嬉戏着……我旁边有个小姑娘,头上带着花环,站在花丛中,举着自拍杆,笑的好灿烂。
我被姑娘的笑容感染了,买了一个花环,学着姑娘的样子,在油菜花田里美美的来了一张自拍,哦,原来,原来春天这么伸手可及。
穿梭在花间,全然忘记了我是为什么烦躁的一定要来一场说走就走旅行的。虽说人至中年,总是做不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总是因为绵绵的阴雨而伤感,总是为了站台的离别而留恋,总是为了别人一句不客气的话而心堵。
不过,这才是凡人吧。真正活明白的那些人还不得出家?我这么好色,怎么舍得这个花花的红尘?
哈哈哈,张玉晶,又扯远啦,快回来!
踩着青石板,沿着清凉的石阶,一转身便是一处风景。轻启一扇木窗,一座座参差有落的徽式建筑如水墨画般铺展开来,将远处的青山绿野完美的融合到了一起,也将我带回了那个柔情婉转的年代里。
那个年代里,独特的古院雨檐,精琢细镂的窗棱,一根木棍支撑着开启的窗户下,一根根原木伸向窗外,当地的农家挂着玉米,晒着一簸箕一簸箕的红椒,菊花。错落有序的徽式民居,五彩缤纷,一排丰收的景色,真是一副流动版的清明上河图啊。
原谅我读书少,拍下这张照片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形容,来来回回的念叨着“秋天,我还想来……”
让我想来的,还有梅干菜饼。据说篁岭有名的是梅干菜饼和气糕。梅干菜饼有梅有肉,格外的香。而气糕是大米用石磨磨成糊蒸熟,厚薄均匀。据说,当地的男人下地干活,家里的村妇都做好这两样,让男人带着。气糕我是吃不惯的,却爱上了梅干菜饼,以至于,在婺源的每个早上出去对它各种寻觅。
从篁岭出来,和阿姨一起去了东线的李坑,汪口,江湾,晓起。我最喜欢的便是汪口了,据说是江湾段莘两水交汇的地方,曾经商船穿梭。商业极度的发达的汪口在经历了时代的变迁后,重新回到了平和。
这个小村庄以街道为中轴,街道的这头是一条流淌的河流,江面旷阔。街道的那头是典型的明清时期建筑风格,青石板的街面仅仅两三米宽,每一条小巷子都有自己的名字,据说,夜光巷会夜夜有人填油点香,李家巷是李寡妇含辛茹苦带大的孩子成就了功名……
小巷里白一块黄一块的墙面,有的布满了青苔,带着时光的痕迹,墙角冒出的几颗草更是增加了一丝魅力, 每家的门口都挂着自家的家训,开着的门里,每家都保留着传统的中式风格,几乎每家的供桌上都有传统的钟,有八仙桌。
那些古巷,那些繁华的船只,那些精美的雕刻,都在细雨的斑驳和阳光的缠绵中褪色,感受到的是寻常人家的寻常生活,一扇敞着的门里,几个老太太围坐在八仙桌前,桌上杯子里,一朵朵的菊花正徐徐的绽放着,着渐还原成开放的状态,隔着老远,我都觉得有菊花的清香飘来。那种悠闲,是我这种一早挤地铁啃着外卖的屌丝极度向往的。
村边有个阿姨,围在河边,身旁放了一个木桶,拿着一根类似于擀面杖一样的东西(哎,我这种没见过世面的人,实在想不出怎么形容啦),敲打着河里的衣服,我好奇的忍不住驻足,发现我在偷拍,阿姨竟然不好意思的转过了头,哈哈,羞涩的阿姨,对不住啦。
我还是没忍住把偷拍的风景发给了闺蜜,我说,“你所谓的归隐,只是人家的日常。”
是的, 我们所谓的归隐,真的只是人家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