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初中时我就已经对心灵鸡汤有了接触,而且还是亲密接触。那时候看的杂志里会专门开辟一个版块摘录若干哲理小故事,通常是先交代背景,然后是故事发展过程,最后总结学到了什么道理,标准的三段式结构。当时读来也确实很受用,会耍点小聪明的我拿了个小本子把每一个小故事一字不漏的抄写下来,在作文课上时不时引用几句本子上的“金句”,老师简直不敢相信一个十来岁的小孩居然有此等领悟,自然给了高分。于是对生活充满疑惑的俗世男女,不食人间烟火总能一语中的的睿智老禅师,傻乎乎总是办不好事情的外国小伙汤姆都成为了我笔下的常客,偶尔实在忘了角色名称就随意编造一个,只要情节好,人物形象照样能活灵活现。
待到高中,真正的鸡汤文学几乎是以铺天盖地之势闯入我的眼帘了。一个原本穷困潦倒突然有一天开窍写了很多励志小故事出了书想不到很畅销而后一发不可收拾的外国作家编著的《心灵鸡汤》系列据说有八十种之多,不仅有写给《花季少男少女心灵鸡汤》还有《职场新人心灵鸡汤》还有《新晋妈妈心灵鸡汤》等等等等。市面上还催生了专门刊登鸡汤文的杂志,我所知道的《意林》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了。白花花漫天飞舞的鸡汤在我眼里依然是作文高分素材,也有人看完泪花闪烁,相信自己某个瞬间只要不放弃将来必将摆脱这令人恼火的学业直接奔向远方的成功。后来同学们似乎都发现了这玩意确实是作为高考作文的绝佳题材,于是他们也刻意大量记忆而后运用起来——没意思,彷佛我的生意被抢了一样。
最早的网络鸡汤文滋生地大概就是QQ空间了。每一篇“男默女泪”的文章都能得到大量转载,活在这些故事里的男女似乎如同琼瑶阿姨笔下的人物一般,永远不必操心赚钱养家的事,生活中除了爱情还是爱情,偶尔的落魄也总能在短短的几个字“若干年后”重新回到人生巅峰,继续你侬我侬爱到天荒地老。
人人网,微信朋友圈大体相同,鸡汤文也在不停自我演化。绕大半个地球按下门铃就为给女友一个拥抱的奇幻男子的市场受众也变得越来越少(毕竟现实还是很残酷的),前半生碌碌无为某一天看到公司保洁阿姨一个细微动作如同被雷电击中从此奋发图强改变人生笑看云卷云舒的传奇男子的故事越来越受青睐。
普通的家庭背景,普通的努力程度,普通的学习成绩,上着普通的学校和普通的班,赚着普通的钱,谈着普通的恋爱,结着普通的婚姻,生下普通的下一代,过着普普通通庸庸碌碌的一生的人们饥肠辘辘,胃没饿着,心灵却永远得不到填满。于是在寒冷的冬日里泛着油花冒着热气的一碗碗鸡汤给了他们无边的暖意,感叹这世界原来还那么美好,只要这小确幸在,对着这人生,还有什么好奢求的呢。
近几年“反鸡汤运动”轰轰烈烈的在大江南北开展起来。喝多了鸡汤一嘴腻的人们首先挥舞着大旗大吼着抵制鸡汤,鸡汤手们纷纷转行成为“毒鸡汤”手,一时间,可怜无辜的鸡汤们统统都被下了毒。而奇特的是,毒鸡汤的受欢迎程度一点不亚于正统鸡汤,犹如吃进火辣辣的芥末,呛出泪花,呛出对这海市蜃楼般美好的无尽厌恶,尽管鼻涕横流喉咙干痛,又暗自庆幸能摆脱这幻境回归真正的现实。
然而不论心灵鸡汤也好毒鸡汤也罢,终归只是一剂安慰剂。长久被压抑的心灵需要被抚慰,但沉溺于被抚慰出的快感中无法自拔还怡然自得,创伤就会被永远掩盖起来,最终也无济于事。在崩溃边缘的心可以被温暖召回,正如饿了几天喝口热乎乎的鸡汤一样,可终究要恢复往日的体能还得靠吃饭菜啊。
鸡汤文喜欢讲故事举例子,试图通过讲得异常真实的身边故事让读者产生共鸣,再安排点戏剧性的转折,对于关键的部分就简单略过,最重要的是最终的道理可以呼之欲出就行了。读者何止感同身受,简直想高呼“理解万岁”,一直以来心中总有那么戚戚然的小想法居然被准确无误的描绘了出来,而且还指了一条明路(明不明其实自己清楚)。这种感觉就像是在无人的马路上捡到钱包,心中万分纠结是要留下等待失主还是占为己有。这种时候,手机里突然蹦出一篇文章先用朋友小A好人没好报的故事开篇,挤牙膏似的一点点讲到朋友小G依然好心没得到好报的事例,最后高呼“人呐,得时刻为自己着想”,看到这就可以完完全全卸下这重重的心理负担了。
好的文章会从现象剖析出本质,事例只能是添加剂,目的是能更生动的说明,更多的是严谨的科学研究,大量的靠谱文献资料作为支撑,而不是拍一拍脑袋就得出的结论。最重要的一点,也就是最大区别于鸡汤文的一点,针对问题给出具体可行的方法步骤,形成一套具备指导性的方法论。
穷苦屌丝如何一夜逆袭成高富帅走上人生巅峰?鸡汤文会从受到势利丈母娘看不起从此暗暗拼搏,遇到英明领导的谆谆教诲从此对待工作大彻大悟等角度来让读者心中激起豪情万丈,而好文章则会从屌丝自身各个条件分析,针对性提出提升方案,论述各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端正态度思想,放弃“一夜改变”这类不切实际的幻想,正视积累的力量,才最终有可能(是的,也就仅仅是“有可能”)逆袭。
鸡汤虽好,不要贪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