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生活,万卷书万里路】2017年7月27日。连续1000天阅读日志第146篇。
这几天的阅读日志似有难产的危险:迟迟不能下笔。写什么,自然不是问题。因为娘儿俩的暑假,是书海泛舟的快乐潇洒节日。这样的海量阅读,每日随便截取一段,都是可圈可点的。
之所以迟迟不敢下笔,是因为自从在简书上写阅读日志,我便不再满足于像原来在微信上记录那样,简单的对于娘儿俩的阅读生活的现象描述。对于一个学哲学并教授了十年哲学课程的老师来说,我凡事喜欢追根究底,喜欢哲学式的追问。透过现象追寻本质,也是人类的天性。
故而,我决定,以后的阅读日志,不仅仅是简单的阅读生活描述,更要进入阅读心理学和阅读哲学的深度探索。
这样一来,阅读日志似乎可以更有内涵。而作为一个社会人,少却许多流水账的单调重复后,对于长久以来鼓励并支持我的读者诸君,似乎也能有一点点帮助。
当然,也因为,我是一个阅读学和阅读疗法的研究者。倘若我能在阅读日志里融入更多理论知识,便可以使得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更好的结合起来,让我的理论研究落地生根开发结果。
可是这样一来,似乎是给自己戴了一副枷锁:每日坚持阅读不是难事,难得是每日要记录。难上加难的是,还要进行理论的深化。
今天的阅读,我们主要读的是英国著名作家刘易斯于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经典魔幻故事《纳尼亚传奇》的《凯斯宾王子》和《黎明踏浪号》的一部分。
读完了一本,我问雅贝贝感觉如何。娃发感慨:简直太好听了。世界上怎么有这么好听的故事。末了,问我:妈妈,这样的故事是不是真的啊?
我笑而不语。每次读完这样的故事,她都要追问。
明知故问。
当然,我是充分理解孩子的心情的。哪个现实生活中的孩子不希望自己能有经历冒险的机会呢?能当国王,能遇见小矮人,能在魔法森林里跟俏丽的树神,美丽的河神舞蹈呢?还能有神通广大无所不能而又极具人性的温暖和关爱的狮王阿斯兰在危机关头扶危救难永远不离不弃!那样的世界是孩子的乐园和天堂。
但是她的心底,何尝不清楚,那只是书本构筑的世界。而她生活的现实世界,没有冒险,没有美丽的花仙子,没有会跳舞的树神和河神,没有会说话的獾、没有英勇的老鼠,没有博学的小矮人,更没有无所不能的狮子能救人于危难!
所以,她叹息着,又说:没有,全没有。我哪里忍心看见这小人儿如此伤心失落透顶:或许有呢。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没有,说不定在外太空是有的。
小人儿心底燃气希望的火焰,把天空点亮了。
还记得她最青睐的《长袜子皮皮》。她深度迷恋,听了几十上百遍。听完了,她就一遍遍问我:长袜子皮皮这样的人是真的存在的吧?皮皮爸爸做国王的岛屿是真的存在的吧?
同时,她读一年级时听《窗边的小豆豆》时也是这样,叹息着问我:小豆豆那样的学校世界上到底有没有?我当时很肯定的回答她:有的,小豆豆是真实存在的呀,所以那个学校就是真实存在的。可是小姑娘不相信啊,她说,肯定是只有日本才有。中国是没有的。
每次猜透事情的真相,她总是这样,小小年纪,发出不符合她年龄的稍显沉重的叹息。
我自然是心疼,却又没办法帮她。我只能拿起一本又一本这样的书,倾心倾力给她朗读。让书本,一次次把她带离现实的沉重,逃离应试教育的古板和残酷,让她少一点叹息,多一分烂漫和天真。
可是,她终究会回到现实生活中来啊!有朋友这样质疑。
是啊,这一点我从不否认。然而,泰戈尔不是说过吗?就算天空从来没有过鸟儿的痕迹,可是鸟儿毕竟是在天空翱翔过的。
而,一只在广阔天空搏击翱翔过的鸟儿,是具备着一只从不会离地三尺的青蛙没有过的视域和眼界的。
这就是小说的妙用。尤其是虚构类的长篇小说。
在美国销量突破过200万册的《朗读手册》,在谈到为什么要给孩子读长篇小说时,是这样阐述的:文学的最终目的是表现人生——这其实是所有教育的意义。而寻找人生的意义对任何年龄的人来说都是最大也是最困难的任务。唯有师长和文学能成为孩子的导航员,让孩子相信她能对人生有所贡献。文学作品是最能贴近心灵的深处的,虚构类的小说更能贴近心灵,更能清晰地向孩子展现人生的意义。
概括起来,为什么要读小说,可以从以下方面说起:
①我们喜欢小说;②小说中有冲突——而冲突是生命的核心;③生命的冲突把我们从日常生活的烦闷中唤醒;④小说让人抒发情感,发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⑤我们希望小说中的故事能为我们如何生活提供线索;⑥小说允许我们逃避到他人的生活中去,以舒缓现实生活的压力。
而这本《如何阅读一本小说》的书中,是这么分析我们为什么要读小说的原因的:阅读小说可以让我们遇到另外的自己,也许是我们从未见过或不允许自己成为的那类人;可以让我们身处一些我们不可能去到或未曾关注的地方,又不必担心回不了家。
又说:小说持续的感染力很大程度上在于它的协作性质,读者沉浸在人物的故事中,积极参与着意义的创造。与此同时,他们也享受着愉悦,这快乐比从戏剧和电影里得到的间接体验更加私密。即使合上书页,小说也会长时间萦绕在脑海里。
尤其让我坚信必须读小说,必须给孩子朗读小说的,是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原因——小说是怎么来的。研究小说史的专家认为,西班牙作家马托雷尔1490年第一次发表的《白骑士帝郎》,可能是现在所知的第一部欧洲小说。这时候的哥伦布还没开始航海,不过海航已经在计划中了。
这个时间说明什么?
这说明,小说的兴起和现代世界——探险、发现、发明、发展、压迫、工业化、剥削、政府和暴力——的兴起是同步的。
这绝非历史的巧合。恰恰说明,小说的出现是跟时代的这些主题息息相关的。
而它的缘起,也正说明它的功效——对抗这样一个充满变异、发现、发明、发展、压迫、工业化、剥削、征服和暴力的现代社会。让我们逃离这样的现代性! 治愈现代性带来的心理疾病!
而我和雅贝贝这几年共读的无数儿童文学,为小说的治愈提供了生动的案例!
所以,大手小手一起读书吧,多读几本长篇小说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