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去年生日那天晚上,时间跳转到00:00,好友准时发来消息:“云子,你又老一岁了,原谅我离你这么远,不能陪你爬墙,你说你想要个啥礼物?我都不知道要送你什么好了!”我故作可怜状:“我什么都不要,我要你陪!嘤嘤嘤……”她回给我一个大大的擦汗的表情。我说:“那你实在不知道送什么礼物给我的话,你就随便送我一本书吧!”“好叻,你等着哦!”
过了三天,收到一本村上春树的《且听风吟》和《舞舞舞》,我欢呼一声,貌似我没有见过书一样。
事后朋友问我为什么那么喜欢读书,我说我也不知道,好像我天生就抵抗不了书的诱惑力。
很小很小的时候,我连字都不认识,爸爸就给我买了很多巴掌大的长方形的小人书,每一页都有一幅很好看的插画和有一句很简单的文字,像《霸王别姬》、《水浒传》等等。
那时候我太小连字都不认识几个,只能先看图,还二五八万的跟弟弟讲这个人在干啥那个人在干啥,偶尔爸爸听着听着就笑了,然后会一个字一个字的给我们念几遍,能记住三两句话我就会高兴好半天。
上一年级的时候学会查字典了,小人书上面都被我注上了拼音,很快,那些书就被我抛弃了,我盯上了爸爸的小说书,那个时候我特别崇拜我爸,他总是能弄回来很多书,自己一个人偷偷的看,为什么说偷偷的呢,因为在别人看来看书是浪费时间,在偷懒不去干活。我是希望爸爸去干活的,那样我就可以偷偷的去翻他的书看,听到爸爸脚步声在门外响起,我立马在自己的本子上记住看到多少页,然后装作在写作业。爸爸出去了又翻开继续看。就这样我看书比爸爸快,他换书的速度都跟不上我看书的节奏了,然后我在二爸房子里看到《本草纲目》,我也没想到连这种书我都看的津津有味的,还把草药的样子画下来,怂恿我弟弟跟我一起去山上挖草药呢!爸爸发现了之后一点也没责怪我,还说我比他厉害。
上了高中是看书的机会是最多的,因为高中语文老师每周要我们写读书笔记,开始的时候特别听老师的话,把图书馆的名著排着队的借出来,强迫自己去看,可是有的根本看不懂,理解不了,太多的都不喜欢看,只是那个时候特别要面子,写读书笔记我从来不捡通俗小说写,篇篇都是名著,老师每次都给我“优”,还会当着别的同学说,“你看云子都读了这么多名著了,理解的这么透彻,你们要像她学习呀!”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我是不是更加不能让他失望了!然后我每次去图书馆都会借两本书,一本名著一本非名著,名著用来写读书笔记,非名著用来废寝忘食。现在翻开来看看,我的读书笔记基本上=前言+作者介绍,一点实际意义也没有。
第一次买书是在高三的时候,迷上了郭敬明,去书店逛了好多次终于攒够钱,愉快的买了《郭敬明全集》和《幻城》单行本,被我妈发现了一通好骂,“课本都看不完,还去买那些乱七八糟的书看,你看这书有啥用,考试又不考,是不是把生活费给你给的太多了!”
大一的时候我收到别人送我的第一本书《狼图腾》,而那时我偏偏爱上各种杂志,在学校阅览室一待就能待很长时间,《狼图腾》一直被我搁置到放寒假才拿出来读,读完之后我很喜欢,也导致我对送我这本书的人多了莫名其妙的好感。
工作了之后,我总是喜欢乱买书,大学写作老师说我这是种病,是因为以前想买书的这种行为被压抑的太久了,导致我现在一买书就兴奋!才不是呢!我觉得之所以我的那些爱书好多到现在还有很多都没拆封。只是每天沉溺于手机上的碎片阅读,占用了我太多的空闲时间而已。
一直到好友把我拉进了他的微信读书群,说互相监督读书,交流读书心得。没多久我就发现他还真看的起我,这群里全是大神,来自全国各地的都有,每天都分享一些读书心得,摘录一些好句好段,推荐一些好书,常常在群里为了维持自己的观点争的不可开交,而我完全插不上话。
我从什么时候开始活的这么被动了的,像是一个七老八十行将就木的老人一样,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了!这样的感觉真的太不好了!
突然想起来,我已经有小半年没有买过书了,而送我书的那个人依然每年都会送我几本书。我拿起他送我的书,记得他说这些书他都看过,挺好的,适合我看。我每看完一本,就感觉似乎离他的世界又近了点,看完之后我们居然也变的无话不谈。
现在偶尔也会跟读书群里的朋友换书看,都说看什么样的书就是什么样的人物,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书友也是满不错的感觉。
余秋雨先生曾经说过:“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和厚度。所以我又捡起了书本,我想如果不能立即启程去行万里路的话那就先读万卷书吧!如果你不知道要送我什么礼物的话,那就随便送我本书吧!我会欣然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