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发愤的草莓
有伙伴问:“每天都有计划,却总觉得回顾时不知道该做什么......”
我看了一下他提供的每日待办清单,内容是“约朋友吃饭、抄写学习笔记、给恋人打电话、做某项运动”这样。
回顾,是跟自己理想的状态做比对。
比如:
今天的效率怎么样,
今天的任务有没有达到想到的标准,
今天有没有做到对标内容的要求,
今天往成长方面又迈出多大的步伐。
为什么他没法回顾呢?单纯从纸面上来看,这几件任务完成的难度不大,在效率上分析不出什么结果。如果对于后面三个比对,也写不出东西的话,猜测是没有给自己设定清晰的目标。
目标这种东西,不是想有就立刻能浮现的,要不然,不会10个人中有8个迷茫,或者是干脆不想设定目标了。它需要在渐进中才能明细。如果要立竿见影式地看得见自己的成长,在每日回顾中有充实的内容,可以在计划时加入创造类的任务。这也是我给他的建议。
创造类的任务,是指需要脑力劳动较多,完成时有个人作品产出的任务。
别觉得作品有多么高大上。其实可以是一篇高质量的文章,一个设计精良的自制ppt,一份与众多同事研讨后形成的一份项目方案,一项自己作为领头人承担的活动。
创造类任务出现在计划中的意义是什么?我概括为三个“成”:
第一,有成果
创造类任务有作品输出,作品代表你的成果。好的成果会走路,会在不知不觉中作为你的代言,宣传你的职场形象。
比如,作为普通员工的你,出色完成了一项以你为领头临时负责的活动,别人会给你贴上“有项目经理潜质”这样的标签。
比如,你为不会用电脑的领导做了一个开会使用的ppt,大家都说好有范,别人会给你贴上“制作ppt的高手”这样的标签。
第二,有成就
如果说,成果指的是外部客观结果,成就在这里偏向于内部主观感受。
创造类的任务需要脑力大量参与,任务完成中有思考的难度挑战,就像跑110跨栏一样,每跑几步都有障碍,要你想办法快速跨过去。
当你破解难题,完成了这个任务,心里有满满的成就感,像吃了巧克力一样甜。往小的可说是“小确幸”,往大的说是“成功日记”。
这样,每一天的工作都有新鲜元素,不是昨天的翻版。有成就感,自然找不到“倦怠”的字眼,让工作上的“七年之痒”滚一边去。
第三,有成长
这一类任务,通常是你以往没做过的。 即使任务是曾经做过的类型,也不可能照搬照抄以往的全部流程。
如此,在完成任务时让自己有那么点不舒服,倒逼自己从舒服区跳出来拥抱学习区。而进入学习区的伙伴,才有快速成长的可能,能力蹭蹭蹭地往上火箭般直升。
对于职场菜鸟来说,能力提升是首要任务,相当于给自己修炼十八般武艺,未来所向披靡。
有成果,有成就,有成长,这是创造类任务带来的三大优越点。
有的伙伴会说,我的工作里都是循规蹈矩的,哪里来的“创造类任务”呢?
给您提供几个小锦囊。
第一,挑重担。
可以私下观察部门里有什么新任务需要做,没人想挑重担而你想挑战自我,不妨主动向领导请缨。
“这是傻子吧,拿一样的工资找事玩死自己啊?!”
那就看你抱着什么样的想法。是要甘于无聊地过生活,没有什么技能提升,还是愿意每天日子像玩游戏打怪兽那么刺激,顺便把技能也修炼了?
第二,做流程。
如果你的工作都是按部就班,没有太大难度,通常是几件常规事务,做完就闲着没事了,那不妨为这些常规事务生成流程清单,已有流程清单的可以考虑如何让流程更简化。
这样又生成新花样,站在新的高度看待原来常规的事务,变出创造类任务,足够你“玩”一段时间。
第三,找愿景。
每日待办清单没什么新意,没什么创造类任务,八成是你没有精准地为自己未来画出美好的愿景板。
如果有,可以想想今天为了未来的愿景可以做点啥,拿出点什么成果,突破原来的自我设限。
如果想难度低一点,不妨每个月的目标中设置3件“妙鲜多”任务,尝试那些以往总想做但总感觉有难度的趣事,给生活注入活力。
如果说,很容易搞定的任务像走平路,创造类任务就是给自己创造斜坡,这样走一走,上一上,不知不觉就走到自己从没想过的地方。
————
嗨!我是发愤的草莓,推崇“蜜蜂般学习工作,蝴蝶般感受生活”。
85后上班族双娃辣妈,三线小城活跃分子,爱手绘的个人管理达人。
5点码字助你省时、省力、省心,2015年至今创作干货类文章超过56万字。
文章入选LinkedIn领英的新书《你从未真正拼过》和橙子学院的新书,个人新书酝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