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还没怎么经过沉淀与思考就写出来的文章就这样放出来,似乎对读者有些不尊重,可惜我自己是个还蛮懒的人,而且记性也不好,怕看完电影太久不写出来,自己就忘记了,所以,这些是看完电影后最直接的想法。
在电影《死亡诗社》中的一段对白。“你们有学过现实类诗歌么?”教授问。”没有,似乎我们只上过浪漫派的。“一个学生回答道。这一段情节出现在电影快要结尾的地方。我想,这是整部电影中一段重要的对白,即便对白的两个人都不是这部电影中重要的角色。我所看到的,体会到的,套用现在最流行的一个词,应该是导演是一个有情怀的导演。他想要告诉我们,给你的生活多一些浪漫主义吧,即便我们现在的生活多么现实,但还是可以活得浪漫一些,潇洒一些,不然怎么对得起我们来这个世界走过一遭。
Mr Keating说,你们需要成为金融家,银行家,工程师,因为这是你们可以生存的保障;但是,你们更加需要诗歌,它是你们生活的保障。诗,原来可以这么伟大。可能有的人会说,诗--多么阳春白雪的篇章,咬文嚼字的韵脚或者无病呻吟,无非是一些无聊之人的作品和自我欣赏的工具。我只想说,我们过得可以不用那么现实,我们可以多一些些浪漫,为生活增添一些趣味与心中所求。
电影中的男孩们在MR Keating的启发下,也开始追寻"Seize the day"这句人生格言,在最初,我所看到他们为此付出的行动,无非是打破传统,随心所欲,甚至有些享乐主义,于我而言,可能是有些不那么赞同的。那么,是什么让我在电影末尾,Keating在教室准备离开学校的那一幕时,心有所动,湿了眼眶呢?是男孩们不顾老教授的阻挠,纷纷站上课桌高喊“Oh,captain,my captain!"这一勇敢的行为吗?不是,是镜头最后停留在Mr keating的会心一笑。他便知道,这一趟“死亡之行”没有白来;他知道了,这群男孩明白了同伴Neal的死去并不只是留下悲伤,留下的是他们对于自我的发现。Neal的死去,放到中国教育体系,其实在美国教育体系下,都是不提倡不认可的。一个男孩,因为受不了打击,认为自己不能得到父母的对于自己热爱的支持,便选择饮弹自杀。在这里,我不讨论是家庭教育的悲哀,还是学校教育的悲哀,还是男孩本身的懦弱。其实导演想要表现的,其实是千千万万个我们,当我们面对现实与理想的碰撞时,我们大多数可能会像Neal那样在最初会与强势抗争,但到最后都会选择服从于现实,将我们的理想和热爱“杀死"在我们的生活中。
其实,我们所面对的现实,并不像我们所想象和体会的那么残酷。即使你露宿街头,衣衫褴褛,你也可以当一个会作诗的流浪汉;即使你每天奔波于生存之间,也不要觉得思绪开了个小差,想一想美好的事物就是奢侈。我们的生活需要我们富有诗意,去将一个事物赋予美丽,去将一个事物变得浪漫,给一点小趣味给我们的生活。
一直都很惊讶于日本发明的一些奇奇怪怪的物品,什么给鞋装一把小雨伞,什么带手的自拍杆。其实发明这些东西的人,他们应该都是一些很有趣的人,他们善于发现身边有趣的事情,并且希望将这些小趣味传递给别人,他们也知道发明的这些东西根本就没有什么用。不过,为什么一定要有用呢,是啊,不一定什么东西都要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