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听了一节一年级的语文课,《我多想去看看》。
石老师在课前给孩子们讲了“头发”的故事,还布置小作业,回家后观察爸爸妈妈家人的头发,老师讲的很动听,孩子们也听得很认真。故事之后,开始了今天的新课,很佩服资深教师的教学能力,课堂上的随机应变能力,面对一群熊孩子,没有很大的声音,也没有呵斥和怒吼,一贯温柔的风格,孩子们却安安静静的听着这位美女老师的讲课,跟着她的思维在走。今天在课堂上最大的感悟是,一位老师的“课堂生成”,对于一年级孩子在课堂上的各种“脑洞大开”,老师的课堂把握能力太重要,石老师一步步引导孩子走进文本,“天山的孩子~“新疆的孩子”――“想去北京”。当时在孩子们回答问题的时候,我就在想,这节课,如果是我,我怎么才能把一节课完整上下来?以及如何应对课堂上熊孩子的各种思想不在线?
不得不佩服“老”教师的随机应变能力,开课十分钟左右,突然停电,准备好的多媒体课件被“意外”终止,但是,课堂气氛丝毫没被影响,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孩子们,停电了,是电脑看大家听得太认真了,想让我们看着书本学习,而且一直看电脑对眼睛不好,我们一起来看课本吧。”换位思考,如果是我,定是一下子乱了阵脚,思维被打乱,真不敢想象接下来会是什么样子。
“弯弯的……”、“我多想……”、孩子们理解的很好,有些孩子可以说出简单的句型,甚至造句。一堂富有知识点,又具有“育人”伟大任务的语文课,在石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很快找准自己的位置。
听完后脑海里出现了一个问好,“?”,不知道不敢想象,带一年级的种种迹象!严重犯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