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淡三玄,老子,庄子,周易,除此之外还有,1本末有无之辨,2才性四本之论,3自然名教之辨,4言意之辨,5圣人有情无情之辨,6名家论理之学,7佛经佛理,8养生论,9声无哀乐论,10形神之辨及鬼神有无论等等。有的是从上面脱写下来,有的是更新。
通常谈玄在家中或者寺院,郊外。两人对谈或者一对多人好比(舌战群儒)或者多人宴会清谈等等一系列。比如有次王导和殷浩(字渊源,河南西华人,名士)清谈,直接把殷浩拉到床上,两人就在蚊帐里清谈。
寺院“瓦官寺”经常举办清谈盛会,方丈关支遁(字道林,世称支公,林公,高僧、文学家、佛学家、)喜欢辩论、高水平清谈家。再有郊外,洛水之滨,是一处令晋朝名士流连忘返、清谈不倦的胜地。王导经常回忆起昔日洛水清谈的盛况。
清谈又分笔谈口谈,不过多数是口谈,也有自谈(自言自语)。嵇康(字叔夜,谯国,曹魏思想、音乐、文学家)写过一篇《养生论》,向秀(字子期,“竹林七贤”之一)对他的观点质疑,写了《难养生论》。对向秀的问难,嵇康便又写了一篇《答向子期难养生论》,对观点做进一步阐述。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兰亭集会”,一次群贤毕至的大规模清谈盛会,王羲之写的《兰亭集序》!
谢安(字安石,政治家、名士)热衷于玄学清谈。有一天和许询(字玄度,文学家),支遁在王濛(字仲祖,小字阿奴,名士、外戚)家中相遇,谢安提议:“诸位今日难得相遇,大家何不清谈一番,以抒怀抱?”王濛拿出《庄子》,随手翻到《渔父》篇。开始激烈争辩,最后都无于词理。谢安“自叙美意”口如悬河,神情潇洒,怡然自得,众人均甘拜下风。
一场令人如饮香醇的“清谈”,理论观点的标新立异是必不可少的。
孙盛有一次到“尤善玄言”的殷浩家中去“清谈”,二人竟谈到废寝忘食,两人都不愿分开。饭菜反复加热,两人手中各拿麈尾(名流雅器,麋鹿的尾巴,玉,竹,金,银,铜柄)麈尾上的毛碰到了饭菜里。宾主两人一直清谈到晚上,殷浩说:别再犟嘴,小心被穿了鼻子笨牛,孙盛说:小心被套住了脸蠢驴。有时也会爆粗口,喝点小酒助兴,听听音乐。
另有一次,刘胟(字真长)到王濛家中“清谈”。刘胟走后,王濛的儿子问父亲:“谁赢了?”王濛说:我擅长语言技巧,真长善于创新理论。
名士的标准,有才出身地位不算,出身名门无才也不算。必读道德经,即使孔孟之道精通也不算,只能是“酸儒”,凡与现实生活例如卞壸(kǔn,281-328,字望之,济阴冤句即今山东菏泽人,东晋名臣、书法家),是东晋时期一位很有才能、很有作为的大臣,并因此受到晋明帝的器重,但是他却因为“勤于吏事”,被名士们讽刺为俗人。
名士阮孚(字遥集,陈留尉氏,阮咸之子)还当面问:“看你整天忙碌,觉得累吗?”卞壸回说:“诸君名士整日谈玄说虚,风流高雅,俗事只能我这样的俗人去做。谁要是说国事家事那就要被贬讥为俗人,就要遭到大家的讽刺。
名士还必须讲究仪态美,长得帅,仪容姿态。长相丑陋名士只有刘伶了。
名士潘安(潘岳,字安仁)当时美男子,走在洛阳大街上,立即就会引得大小姑娘,争相一睹他的迷人风采。争着把好吃的、好玩的东西送给他,潘安每次乘车出行,必定满载而归。同样很有才情的左思(字太冲),听说潘安的故事后,也学潘安招摇过市,被一群老太太狠狠殴打一顿,被扔了一身瓜子鸡蛋。
何晏、王衍、卫玠等,都是当时帅气逼人。何晏,“美姿仪,面至白”,一次魏明帝曹轈(字元仲,曹丕长子)看到何晏白皙的面庞,有些思疑,以为他用了增白分之类的,让人拿来一碗热汤给他喝。正是盛夏酷暑,还没等吃完,何晏早已经大汗淋漓,脸上的汗水都快流成河了。吃过之后,何晏一甩长袖,往脸上一擦,一张漂亮的面孔,依然是那么白皙!
何晏,除了肤色白得让人忌妒之外,特别喜欢穿女人的衣服,“胡粉饰貌,搔头弄姿”。
王衍,琅邪王氏,标准清谈领袖,令人羡慕的美好仪容。从小以标致的姿态、出众风采为世人所瞩目,十岁左右时,去拜见名士山涛(字巨源,“竹林七贤”之一)政治家,文学家。山涛见到王衍,“嗟叹良久”,说不出话来。直到王衍离开许久,山涛说:“何物老妪,生宁馨儿!”
王衍的堂兄王戎,也是“竹林七贤”之一,经常夸王衍风姿潇洒,超越风尘之表,普通人和他相比都显得很庸俗了。王敦也惊叹族兄,王衍如果站在众人中间,好比珍珠钻石在泥瓦中闪耀!王衍在高谈阔论时手执白玉为柄的麈尾,王衍的手如同美玉洁白润泽,分不清是手还是玉柄。
卫玠,(字叔宝)与王衍齐名,曾南渡之后赢得了“江左第一名士”美称。卫玠的长相俊美绝伦,5岁就显得“风神秀异”,祖父卫馞(字伯玉)就公开说,我这个孙子与众不同,只可惜我龄高看不到他长大成人了。十一二岁的卫玠开始走到大街玩耍,看见的人说他是“玉人”,“观之者倾都”。
卫玠的舅舅王济(字武子),也是名士,到卫玠面前,就不免自惭形秽,总是在众人面前传颂,同我这个外甥站在一起,就好象有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光彩照人,让我深感丑陋不堪!
琅邪王澄(字平子)少年即有高名,少所推许、目空一切的狂傲名士,每每和卫玠清谈,总是被他口如悬河所折服,当时有一句谚语:“卫玠谈道,平子绝倒。”只要听卫玠清谈,王澄总是折服得拜倒辕门,“王澄、王玄(王衍之子,字眉子)、王济皆有盛名,但没有一个及得上卫玠,故世人便有一个说法:王家三子(眉子,平子,武子),不如卫家一儿。
永嘉之乱,中朝名士风流云散,卫玠也辗转来到建康,卫玠的名字,建康的士人早已如雷贯耳,众人听说卫玠要来,都想一睹风采。不约而同,都聚集在街头路边,建康城几乎是万人空巷,超越现在的追星族!卫玠不得不向夹道欢迎的观众挥手致意,与邂逅相遇的熟人不时的寒暄几句。一路舟车劳顿,加上来建康之前与谢琨的一次彻夜清谈,一病不起。永嘉六年(312),卫玠在建康病逝,时年27岁。
除此之外要成为一个名士,最好还要有一两项陶冶情操的拿手技艺,琴棋书画。
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的画、王羲之(字逸少,“书圣”之称)的字。
谢安,(字安石)推为清谈领袖,是因为他不但清谈水平高超,还妙解音律,曾经和音乐家戴逵(字安道)谈论琴理,即使在担任宰相、替父母亲服丧期间,也是音乐声不断。谢安的围棋也下得很好。淝水之战时,他在东山与朋友下围棋,前线捷报传来,只是淡淡告诉棋友:“小儿辈大破敌”,堪称史上最雅致的围棋对局!
谢安还可吟诗,经常和家人子弟一起吟风弄月。有一次谢安和子侄在雪天吟咏,侄女谢道蕴(字令姜,王凝之妻,著名才女)正好也回娘家探亲。看到漫天飘洒的雪花,谢安吟道:“白雪纷纷何所似?”侄子谢朗接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蕴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大笑,认为谢道蕴的对答更胜一筹。
如果琴棋书画都不行,就要有他人所不能比的。阮籍(字嗣宗“竹林七贤”之一)除了“嗜酒能啸,善弹琴”外,还能“为青白眼”。他见到俗人的时候,就把白眼珠翻出对着,嵇喜曾到他家吊丧,阮籍就用白眼珠子看着,嵇喜败兴而归;后来嵇喜的弟弟嵇康抱着琴、带着酒来,阮籍非常高兴,马上就变成了黑眼珠。
名士风流倜傥不羁之风,嵇康,一曲《广陵散》不仅倾倒了当时的士林,既在千年之后,依然令我们心驰神往。另外还有打铁,越是盛夏酷暑,他越是喜欢把炉火烧得旺,然后就在绿水环绕的小院里,在大柳树下挥锤煅铁。打造的都是些犁、耙、铲、锹等农具。如果邻居有谁看中了哪一件,不用打招呼,尽管拿走就是。
再有名士王粲(字仲宣,“建安七子”之一),王粲特别喜欢听驴子嚎叫,听见驴子的叫声,就会像吃了兴奋剂一样的激动不已。王粲死后,魏文帝曹丕到坟前凭吊,回想起此君生前所好,魏文帝就命令随行的文武大臣各学一声驴叫,以表达哀悼之情。
阮籍的侄子阮咸(字仲容,“竹林七贤”之一),“任达不拘”,一直和姑妈的一个婢女相好,后来姑妈要出嫁了,她本来答应阮咸把这个婢女留下,可是到出嫁的时候却把婢女带走了。阮咸正在会客,听说之后,就向客人借马去追婢女,追上之后,就把婢女往马背上一放,“累骑而还”。当时招来了许多人的非议,可是阮咸不在乎。阮咸的兄弟子侄们,也多有名士风范。有次诸阮正聚在一起喝酒,阮咸进来了,大家就不再用酒杯,而是改用大盆盛酒。正喝着呢,有一群猪来凑热闹,于是,阮咸又把盆子端到群猪面前,同猪一起喝。
沛国人刘伶(字伯伦,“竹林七贤”之一),以喝酒著称于世,从不考虑家中事情,而一味“放情肆志”的名士。他经常一个人坐车手提一壶美酒,仆人扛着铁锹跟在后边,对仆人说:“我死在哪儿,就埋在哪儿。”
刘伶夫人相劝他扔掉酒具,哭泣着劝说:“你的酒喝得实在是太多了,应该把酒戒掉。”刘伶对夫人说:“你说得非常好!可我自制力太差,只有祈求鬼神帮我戒酒。你赶紧准备好酒肉,我好向鬼神祷告求助。”准备好之后,刘伶就跪在地上,念念有辞:“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儿之言,慎不可听。”喝得酩酊大醉!
王徽之(字子猷,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第五子)当时住在山阴,一个大雪之夜,喝到酒酣耳热之际,突然想起好朋友戴逵,想知道他在做什么。于是起身,连夜乘船前去,天明时分终到家门口,掉转船头返回。船夫大惑不解,徽之却淡然一笑:“乘兴而来,尽兴而返,何必见戴?”就有了“雪夜访戴”的千古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