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裂这本书是我在逻辑思维微信公众号上看到的 罗胖把这本书说的牛的都要上天了 于是我就买下了。可能是我的段位不够高,在最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完全读不懂 更别说理解书里面的内容。于是带着看不懂的问题,反复的读 反复的寻找,总算消化了一点。
这本书是伊藤穰一(日)写的,他的写作方式是用各种案例来表述他所说的九大原则,不像咱们中国人写的直接和干货多。下面是我读了这本书悟到的东西,和大家分享,有不对的还请大家多多指导。
1涌现优于权威
再过去知识都是通过宗教 神父 政府这些有着权威的机构或者人来传播的 可以试着这样理解:他们说这是知识点 我们就认为认同这就是知识点。他们凭着个人的经验和经历在骑着他们的权威皮皮虾带着我们走,而现在正有着一个新的体制取代他们,那就是作者说的涌现。书里面说的涌现就是把一个个个体汇集在一起,从而产出新的知识,或者一些事物上的改变。一个细胞是愚蠢的但是把成千上百的细胞汇集在一起却是一个神经系统,一个人的知识领域是有限的,但是一群人的确实无限的,就是这样汇集各路英雄,涌现一堆我们想象不到的事物。
2拉力由于推力
结合涌现的思想。推力我们可以想象你的领导催着你去做他交代你的工作,而拉力你可以理解为一个事物得出现 或者一个问题的诞生吸引着你主动与它联系。这样想起来拉力优于推力一目了然。好的,我们举一个例子 假设你遇到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有足够的建设性且涉及的面积可以很广 你把他放到知乎或者贴吧 吸引来各个领域的人来看这个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 那么效率将是事半功倍的。这个时候就是作者说的拉力。
3指南针优于地图
关键词 创新 自由。当我们驱车旅行不知道去往目的地的路该怎么走时 通常会打开手机i地图 导航驾驶 由地图软件为我们规划路线 app让我们怎么走我们就怎么走,地图软件给我们规划的路线就是一个限令,限制我们思考别的路线或者遇到路况不好时的对策。而指南针优于地图就是那个大的方向我们知道了 那么在过去的路上我们可以是驾车 可以是 步行 可以是划船 完全不受限制的尝试各种方式直致我们的目的地。
4风险优于安全
华为在发布5G的时候说了这样一句话 谁不改变等待谁的就是被世界淘汰。很多大公司在发展方面都小心翼翼最终走向衰败 而小公司绝大部分都大胆试错不断研发事业越发兴隆。要勇于改变才是最安全的。另外作者提到 这是一个互联网繁华的时代 风险的成本很低 谁都有可以承担风险的能力 甚至获取信息的成本都变得很低。
5违抗优于服从
“违抗”通常要比“服从”获益更多,尤其在解决问题等关键领域。创新需要创造力,而创造力需要摆脱束缚,这让那些出于善意的(和不那么善意的)管理者备感挫折。事实上,我们可以更进一步延伸。正如托马斯·库恩在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所提到的那样,新范式总会不断出现,因为总有一些科学家不信奉主流思想。换句话说,科学进步的规则便是打破规则。没有人是靠别人告诉他怎么做或沿着别人的足迹而赢得诺贝尔奖的。
没有公民的不服从,就不会有美国民权运动;没有甘地及其追随者的“非暴力不合作”,印度就不会实现独立;新英格兰地区所称赞的波士顿茶党也是违抗的产物。
有益于社会的抗争和无益于社会的抗争之间有一条模糊的界限,有时只有在回顾事情时才会变得清晰。我不是鼓励人们违法或仅仅是为了抗争而抗争,但我们有时应当对照第一原则,思考法条和规则是否公平,我们是否该质疑它们。
社会和学术机构一般倾向于遵守规则,远离混乱。这个过程扼杀了“叛逆精神”,同时也扼杀了创造力、灵活性和富有成效的改变,长此以往就会影响社会的健康和可持续性。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从学术界到企业、政府,再到我们的社区,都是如此。
6实践优于理论
“实践”优于“理论”意味着,人们要意识到,在节奏快变成新常态的未来,等待和计划的成本要比先实践后随机应对更高。在过去的慢节奏时代,在做所有事情时,尤其是需要投资的事情,规划是避免失败带来经济灾难和社会不良影响的关键一步。然而,在互联网时代,有的公司却欢迎甚至鼓励失败。现在,从制鞋业到咨询业,发布任何新品的价格都已大幅缩水。商界一般都把新尝试带来的“失败”看作一次廉价的学习机会。
尽管听上去让人觉得恐慌,但这确实是很强大的工具。当你更加强调实践而非理论时,你就不用等待获批,或者在开始之前先解释自己的做法。一旦开始,如果环境改变或事情进展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转折,你不用停下来找出问题所在然后继续。在何种情况运用“实践”优于“理论”这条原则取决于你所在的行业。基础设施和其他资金密集型项目很少会让你重复尝试或冒较大的风险。这与诸如软件、市场营销等相对更高端更精细的领域形成鲜明对比,后者的成本结构有根本性的新变化,需要有相应的应对方法。
7多样性优于能力
作者在文章里说的几个故事都是在表露一个团队里的成员亦或者是一个团队拥有多元化 多种技能在遇到问题时 处理起来会更加的有效。能力过于单一 出现的局面可能是这样的:小芳阿 领导叫我做PPT 可是我不会 领导让我转交给你。这个过程产出的成本是比较高的。未来我们可能需要学习各个领域的知识 才能把持未来。
8韧性优于力量
当风暴来临时,看上去结实的房子和大树都会被连根拔起而小草和芦苇这些看似柔弱的植物却只是损伤皮毛。这是解释韧性优于力量的最好解释。作者提到公司的运营如果用上韧性抵抗风险的能力会大幅的提高,譬如,始终保持最低的成本,不要在最开始就大量投资,当不可避免的失败降临之时不至于亏损的血本无归;当时代变迁 一条路走不通时 再转换其他业务也可以更加灵活。
有足够韧性的机构不仅能顺利从失败中恢复过来,而且还得益于免疫系统效应。正如健康的免疫系统通过发展对抗病原体的新预防措施以应对感染一样,一个有韧性的组织会从错误中学习并适应新环境。这种方法帮助塑造了今天的互联网。互联网并没有为每一个可能出现的攻击或失败做计划,而是通过应对和学习此前出现的攻击和安全漏洞,生成了免疫系统。在早期,失败的代价还较小时,这给了它所需的韧性,使得它无须增加成本就能生存下来。然而,即便是恶意攻击和偶然失败的成本上升,这一灵活免疫反应仍将继续增强网络的韧性。
假以时日,注重韧性优于力量策略还能帮助机构开发更加活跃、强健、有活力的系统,该系统更能抵御灾难性故障。因为它们不在预测未来上浪费资源,不在不必要的手续和程序上浪费过多的时间或精力,它们能确立机构健康发展的基线,帮助它们度过意想不到的风暴。对于互联网初创公司和软件公司是这样,对于硬件公司、社会组织和非营利组织亦是如此。在所有这些领域中,创新成本以及由此带来的失败成本正在迅速下降,以至强调力量优于韧性或许已不再有意义。
当然,上述这些不是为了说明创新者及其所在的机构不应该规划未来或预测潜在的问题。而只是简单地让你意识到,在未来某一时刻终会面临失败,最实用的系统能够快速革新重生。关键在于:当抵御失败的成本超过屈从于失败时,敢于承认这一点;保持韧性,即便公司处于蓬勃发展中。
9系统优于个体
负责任的创新不只需要速度和效率,同时也要持续关注新技术带来的整体影响,以及理解人、社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例如每一项科学和技术的创新干预必须考虑到对全球网络的整体影响。这样的策略,在当今的产品设计中得到应用,从客户体验着手在返回技术层面。这样的共同设计激发用户自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增加了个性化定制的可行性。
以上就是我对爆裂这本书里面的九大原则的理解,有部分是从书中摘录下来比较有明显解释的文段。总的来说,未来,包括现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 等不到我们做好一切的准备开始着手自己想做的事 必须马上行动并在行动中解决发生的问题和困扰 更多的实用互联网这个工具获得我们想要的知识和聚拢一帮志向相同的人,照伊藤穰一先生给我们的建议,创新,合作,灵活的面对未来。
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