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7
普什图人阿卜达利(Abdali)部(后称杜兰尼部)部落首领艾哈迈德沙阿被支尔格大会推举为王。
艾哈迈德·沙阿建立了一个庞大帝国。全盛时期,帝国疆域西及伊朗东部,东至印度河畔。
日后的阿富汗人都会把他尊为“国父”(Baba)
1772年
艾哈迈德·沙阿因罹患颌骨癌而离世。阿富汗由盛转衰。
阿富汗内战时期(约1792—1826)
1826年
多斯特·穆罕默德自立为埃米尔(amir),开启了巴拉克宰王朝。
他虽非艾哈迈德·沙阿的直系后裔,但与国父同属杜兰尼部,也是一颗“珍珠”。
多斯特·穆罕默德着手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国家,并定都喀布尔。
19世纪 英俄大博弈(the big game)
两大强权围绕中亚的主导权,开始了一场你争我夺的较量。
英国 国力强大:
强大的海军、领先的技术(工业革命)以及可供支配的印度资源(英属印度殖民地)
沙俄 需要良港:
几乎是个内陆国家。北面的海岸线虽然漫长,却因濒临北冰洋,绝大多数时候海面完全冰封无法航行。沙俄在黑海有港口,但是黑海本身就被陆地包围,唯有达达尼尔海峡的小小豁口可供远洋通行。在海权时代,一个强国有志于争霸全球,自然需要通达四洋的良港。
沙俄摆脱困境的唯一出路是向东扩张,而后南下夺取阿富汗。那样一来,俄国人就可以在阿拉伯海上设立港口。
1839年
第一次英阿战争(1839-1842)
奥克兰勋爵签署了《西姆拉宣言》(the Simla Manifesto)
多斯特·穆罕默德出逃,后投降英国,被囚禁于印度。舒贾(国父艾哈迈德沙阿的孙子)再次登上王位。
英国方面派出了一支顾问团。麦克纳顿以女王陛下在喀布尔的特使身份主持工作,并同意担任国王的首席顾问。在他的主持之下,阿富汗建立起了行政系统,招募了一支军队,并新建了一支警察部队。顾问团中,亚历山大·布尔内斯算是二号人物。
1941年11月
布尔内斯在喀布尔家中遇害
1841年12月23日
一群英国官员和一群阿富汗酋长会面谈判。谈判没多久,便宣告破裂。麦克纳顿被杀。
1842年1月6日
英国人弃城,徒步穿越兴都库什山口,朝英属印度奔去。其中军人4500人,家眷、随从、杂役等12000余人,最后仅有一位名叫布莱顿的军医活着走到了贾拉拉巴德。
1842年10月11日
英军全体撤离喀布尔。
回到阿富汗之前,多斯特·穆罕默德曾和英属印度总督达成了一份协议。
他承诺绝不允许俄国或波斯使者进入喀布尔,不与英国以外的任何国家打交道。如有第三方人员来到喀布尔向他发出诱惑,阿富汗国王将会第一时间向英印当局通风报信。
多斯特·穆罕默德同意放弃对阿富汗五大城市中三个城市的所有权。他将以喀布尔为首都,统治喀布尔以北、阿姆河以南的区域(马扎里沙里夫纳入其统治范围),以及喀布尔以南贾拉拉巴德以外的区域,但不包括白沙瓦。坎大哈和赫拉特则将作为自治省,由其部族中的反对派进行统治。白沙瓦仍将留在锡克人的手中。
英方向多斯特大王保证:国王可以不受任何干涉地统治他的领地,英国不会派出任何特使。多斯特·穆罕默德还能从英国方面获得一笔津贴。
英国得到了想要的一切:阿富汗作为缓冲国,将遏制沙俄的扩张势头;阿富汗一分为三,内部纷争将使其再无余力觊觎印度;失去了开伯尔山口以东平原上的白沙瓦,阿富汗人将很难染指英属印度的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