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多岁的住校生活开始,到现在客居北京十余年,算来已有二十余年的光景。二十余年,在外的时间比在家里多,在家的时间由上学时的星期天,过度到工作后的节假日。尤其是近一两年二宝太小,回家极为不便,回家的次数一年也就三四次左右。
人在外,少年还好,觉得自己不用在父母的唠叨中度日了,周末回家也是好吃好喝,乐子自在其中。那些住校的日子,回家成了一种习惯,习惯了父母为自己准备的一切。
大学时,经常回家,是怀念家里妈妈的饭菜,半个多月一次,回到家里即是心安。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担心家中的父母和孩子。人在外,心却因一丁点的来自己家里的消息而悲伤。也许,像有人说的一样,感情太重的人不宜远行。而我,一个独生女却选择了北漂,选择了这个距离家乡千里之外的帝都。帝都三千,我只取一瓢。漂泊在外,没有一日不被乡愁和思念牵扯。每每打进家里的电话,接的慢了就会有内心的不安。
今又清明,思乡的感情更是难以名状。眼前不断浮现家里的一切,想家的时候,思绪从未平静。忙完这周的课程一定要回家看看。
漂泊的日子,在外面工作,总是寻觅着和家乡有关的一切。有时让我父母从家里给我往北京捎东西,其实捎的不仅是一些东西,更多的时候捎给我的是一种希望,是一种家里一切都好,你可安心工作的定心丸;有时在京城路遇熟悉的乡音,只要有机会就会搭讪几句,虽然是陌生人和我没有关系,但寥寥数语已能感受到家乡的温度,在他们身上仿佛看到了父母的身影。
漂泊在外,时间越长越能感到内心的不安,父母身体是自己最担心的,他们好,漂泊便不拒辛苦。漂泊久了,虽然在这个城市也安下了自己的家,但依然把自己当作过客,这里的家只是一个居所,灵魂深处的家依然是千里之外的小村里。
漂泊在外,很少在外面过年,仅有的一次,是二宝刚两个月路上不方便。记得,那年春节过的很没有趣味,没有家里过节时人来人往的热闹。想着家里过年的情形,除夕之夜失眠了很久,选择了远方就无法避免风雨兼程。那个年过的很漫长,因为自己不习惯父母不在身边的春节。之后,无论工作多忙,过年的时候家也是一定要回的。虽然过年回家的旅途劳顿很辛苦,但比起在外的心灵无依,我宁愿选择回家,选择回到父母的身边。
转眼间,而立之年早已过去,三张半的人生在告诫自己已经步入中年的行列。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牵挂之心有增无减。父母在不远行,远行亦有方。身居都市无论成功和失败,家乡都是自己的心灵归宿,那是自己的精神家园。只要在外,心灵便会有所不安,有所失落。和物质无关,只是离家后一个又一个想家的焦虑与不安!
无戒日更训练营第十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