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的一个学期即将结束,想想和孩子们的那些事儿,有幸福,有困惑,却更多的是想和他们分享,我也在整理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皱眉
靠在座椅上,一股疲惫袭上眼睑,刚闭上眼睛打算休息一下。刘静怡的声音就闯了进来,“老师,喻老师让我把这本作业反馈卡给您”。“嗯,好。我看看。”原来是吕晶君的本子,心想不知道她写了什么,喻老师觉着应该我来答复。
翻到了今天的这一页,只见上面写着“老师,我发现语文课没有以前那么有趣了,怎么办?”后面还有一个哭脸。这是怎么回事儿呢?作业太难?听写没有过关?活动太少?想不出。我决定还是直接问问她,于是,我写了“何出此言?”
让我意料不到的是,她说,老师,不喜欢你皱眉。你一皱眉头,我都不敢回答问题了。总担心自己没有做好,你才会皱眉头的。
听完后,我心好暖。关注我这么小的细节,这样细腻,不过这样敏感却也不好。老师也有正常情绪,在面对你们的错误时,可能在不经意间就做出了这个表情,完全是下意识的。这并不是一种责备,恰恰说明我看重你们的回答。
我想让学生能感知我的情绪,不管是开心的还是不开心的,都想和他们分享。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如此,在知识交流的过程中更应该这样。让自己成为孩子,成为能和你们交流的对象,而不是你们想取悦的对象。
误会
看着同学们努力思考的表情,听着同学们奋笔疾书的哗哗声音,心中升起一种满足感,连平时很闹腾的胡煜涵此时也在紧咬着笔头。
突然我看见储巧丽把一张学案拿出来做,语文是没有学案的,此时我心中就断定了她在做别科的作业。走到她身边没有看她,只是眼睛死死盯着她已低下了头,储巧丽的头埋得更低了,我觉得更生气了,因为这更加印证了我心中所想。气愤之极,我深呼吸几次也无法平复。便往前走了几步,对着全班同学说道,我知道我们班学生学习语文有几类情况,其中有一种便是认为自己已经学得很好了,可以留出更多的时间学习其他科目。
方文卓和程亮杰迅速反应过来,便嚷道,“谁在做其他科的作业”,“怎么可以这样子?”注意到刚才发生事情的同学,他们的目光也迅速转向的储巧丽那边。此时,我心中有一点愧疚,是否自己过于残忍,运用了班级的舆论来斥责她。我迟疑了,打断了学生们的议论,开始讲解练习。
晚自习之前,舒怡然带着储巧丽来办公室找我。舒怡然解释说储巧丽并未做其他科的作业,只是在政治学案上写小诗。我看向储巧丽,她一直躲在了舒怡然的身后,我简单回了一句“是龚老师让你们上来的吗?”因为我想知道是不是储巧丽自己意识到了问题或者是想到了解决办法。她们俩全都摇了摇头,说不是的。我回了一句知道了,就让她们回教室了。
我不知道该不该相信她们的解释,但是如果我去查清事情的来龙去脉,让她将学案找出来看看,这样做又有什么意义呢?我这样计较到底要干嘛,但是我需要作出对她们行为的反应才可以。
第二天看到了储巧丽作业反馈卡上的叙述,我才确定了,相信他的看法,即使当时她犯了错又会怎样呢?让学生相信美好,用心待人,宽容处事,不是我应该做的吗?言传身教,身教比言传更加重要,我坚信我自己的做法,因为我跟随了自己的心。
小小的哈欠
当教室里正热烈地谈论着我身边的老师时,不经意间看见姜同学的一个哈欠,他也看见了我,朝我歉意地笑了笑,我走到他身边拍了拍他肩膀提醒了一下。
于是,我就想如果想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该怎么办呢?有些老师是那种无声的威严,瞬间秒杀全场,根本不需要其他的废话,学生的目光是一分一秒都不转动的;有的老师应该是属于诱导性的,巧妙的是都能用问题来一步步抓住学生的眼球,让他们不分神;还有一种我觉得是比较普遍的,那就是惩罚,有时候着急了,惩罚就来了,我在很多老师身上都见识到了,只是还没有学到一些惩罚的技巧,如何巧妙而又不伤自尊的去进行善意的提醒是非常困难的。
初中的学生思维很活跃,甚至是跳跃。他们认为课堂是学习知识重于交流知识的地方,所以把所有的期待放在老师身上,而每位老师上课是带有个人风格和色彩的,能吸引全部的学生吗?我们说吸引学生的有老师的学识,但并不是每个学生每节课都能保持高度的热忱,自己尚且做不到,如何去要求学生呢! 有时我们会犯这样的错误,为了让学生对自己所讲的话产生兴趣,使用最后会有一件有趣的东西在等他们做诱饵,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其实,我想这是不对的,学生一旦被告知有一个更有趣的东西存在,他们的心思便会只想着它,并会死乞白赖的一心地扑向这个东西,至于你的那套冗长地告诉他们如何才能获得这个东西的讲话,早已不再是他们关注的对象了,所以假如想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听你说,那么一定不要先漏了底。 所以很多时候当学生来询问我下节课是什么内容时,我都不会告诉他们,这并不是我没有做好准备,而是我想保留他们的这份期待。不管是对我的期待,还是对于语文课的期待;这样在课堂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我已抢占了先机。
于我而言,这样的关心,是一种温情;这样的误会,是一次沉淀;这样的思考,是一种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