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已经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标签。
一发现有什么新鲜事,一去到什么地方旅游,第一件事无疑是拍照、上传、分享。至于平台,朋友圈、公众号、微博、抖音、简书、豆瓣……多的是。而顺应这个潮流,赚到了钱的例子也俯拾皆是。那些网红们便是典型例子。只要精于分享,凑足粉丝,那你就很有可能成功。吸引足够多的人关注,是分享时代的信仰。
【一】数据主义时代的生活方式
说到分享,不得不提及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提到的「数据主义」的概念。数据主义认为,「宇宙由数据流组成,任何现象或实体的价值就在于对数据处理的贡献」。对应地,人类整体也可以看成一个数据处理系统,这个系统的产出就是一个全新的数据处理系统:万物互联网。对于数据主义来说,它有两条诫命:让数据流最大化、把一切连接到系统。在这种影响下,「个人正在成为这个巨大系统里的小芯片……连接到这个系统,成了所有意义的来源」。
因此,无论你承认与否,我们的绝大多数人,只要你热爱发朋友圈、发微博,对社交网络、对智能手机欲罢不能,都可以说是「数据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它就好比是我们的宗教信仰。分享成瘾,也是这个时代的典型特征之一,它是「连接到这个系统」的极佳方式。为了更好地生存,我们必须,也不得不学会分享。我们无所选择。数据网络,就像一块磁铁,不断吸引着我们,让我们把自己的生活、想法转化成一串串的数据流,为这个庞大的数据网络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而这股数据洪流最终的流向,是哪里呢?AI吗?似乎谁掌握了这股数据流,谁就成为上帝。
【二】「人人彼此相属」
「人人彼此相属」这句话出自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这是里面的那个万邦国里,人们的信仰之一。他们从小就要接受所谓的睡眠教育法,「人人彼此相属」正是睡眠教育法中被重复了62000多遍的格言,因此已经深深刻入了脑子当中,成为不可撼动的信仰。他们没有人不同意这句话:每个人之间都是朋友,每个人都是这个集体的一分子,没有人想脱离集体。而当这里谈到分享时,脑子中就突然想到这句格言,不知道在这里的引用是否符合作者的原意,反正感觉从另一个角度看,放在这里似乎也十分合适。
因为分享,我们与周围的人是时刻连接着的,还即将包括物。这种分享,很好地符合了我们渴求别人关注和认同的人性,因此我们欲罢不能,很容易成瘾,即使自己不分享,也要看看别人的分享。我们似乎越来越变成一个整体。手机,便是连接到这个整体的典型手段。而根据《奇点临近》的说法,将来,这个手段或许会变成镶嵌到体内的芯片。我们的心情、经历、看法,都被分享着,我们彼此都可以知道对方的生活。我们「彼此相属」,彼此互联着。每一次的点赞,每一次的评论,都可以促进我们彼此之间的认同感,促进友谊的增长,都给我们一种幸福的感觉:Wow. We are connected!
而由于这种「相属」,*人们在知道了别人的生活和看法后,出于从众心理的影响,也很容易让自己趋同于集体。就这样,人们彼此的差异更容易被消除,包括了生活方式、文化习俗、思维想法。每个地区,每个民族,都被这种分享影响着。它让整个人类逐渐变成一个共同性越来越强的整体。
【三】焦虑
每个人都在不断地产出自己的数据流,我们接受到的信息自然越来越多。但与之对应,我们大脑的处理能力和时间却是有限的,因此,不断壮大的数据洪流与有限的接收能力之间,便形成了矛盾,这个矛盾的结果,就是信息焦虑。
打开订阅号,打开朋友圈,打开知乎,打开微博,总有一长串的小圆点等着我们去消除。每一篇文章的标题都是那么亮眼,仿佛如果不看这篇文章我们就会错失千万。人们根据自己的技能制作课程的机会越来越多,网上的实用课程也随之增长。这些庞大的数据,都给我们一种永远缺失点什么的感觉,在时刻提醒着我们不知道的事情还有很多。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看,不断地看,只要有碎片时间就看。
但与此同时,我们的注意力却又在一次次的点击、一次次的刷屏幕中不断被消耗。要全情投入某件事情,仿佛越来越难。它成了这个分享时代宝贵的资源——分享的目的就是吸引别人注意力啊,吸引到,就赢了。这种注意力的缺失,降低了做事效率,我们更焦虑了。
这是一个焦虑浮躁的年代,而其中的原因,分享成瘾导致的信息泛滥恐怕要占一部分。
【四】真的促进了有用信息的传播吗?
尼尔·波兹曼的那本著名的《娱乐至死》一书,写于电视普及的年代。里面探讨过当初,在电报建成之时,对世界产生的影响:电报表面上促进了信息的交流传播,但这些信息究竟是怎么样的信息呢?正如梭罗说到「我们满腔热情地在大西洋下开通隧道……但是到达美国人耳朵里的第一条新闻可能却是阿德雷德公主得了百日咳」。波兹曼认为这个世界虽然交流日益频繁,变成了社区(或叫地球村),但我们生活中的大多数新闻都是不起作用的,至多是为我们提供一点谈资,却不能引导我们采取优异的行动。这正是电报的传统:通过产生大量无关的信息,它完全改变了我们所称的「信息-行动比」
虽然年代不同,但里面的道理却十分相通。由此,我们可以想想现在:每个人都热爱分享,每个人每天都可以接受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任何信息,但然后呢?我们的生活质量由此提高了多少?当然,有用的地方肯定是有的,如生活中碰到什么问题,百度一下或许会有作用;还有很多优秀的公众号、抖音号、微博知乎,一些文章也对我影响深远。但这毕竟只是少数情况,想想我们每天看的那些新闻,那些微博,那些广告,哪些产生了真正的作用。表面上,我们似乎知道了很多,但「信息-行动比」却十分高,大多数的信息或许只是如「阿德雷德公主得了百日咳」那样无意义,除了作为饭后谈资,作为碎片时间的填充剂,或是作为自己空虚心灵的安慰剂,似乎别无所用。更甚的是,某些无聊的信息,还可能会对我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干扰我们对事实的正确认知(如每天看到父母辈的人在朋友圈、微信群发那些伪科学文章,那些歪曲新闻事实的文章,真的有点担心)。
【五】那怎么办
当然,我不是要反对这股洪流,毕竟我们已经无法控制,更加无法脱离。脱离了它,我们就等于脱离了现代社会,脱离了发展的方向。赫拉利就说道「这不是赶不赶流行的问题,这是生存问题」。无论你喜欢还是不喜欢,都已经无所选择,唯一能控制的,只有自己面对它时的态度。其实只要利用好,它对于自我发展,对于职业生涯,还是很有帮助的。工具没有错,关键是看我们怎么利用。我就曾经在朋友圈发过一句感想:在数据主义时代,要想不被比特流淹没,唯有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强大的处理器。
- 首先在分享前,要先管理好注意力。信息越泛滥,对自制力的要求越高。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所以控制自己的最好办法是远离:删掉无用的公众号;关掉某些app的消息提醒;少看无意义的、哗众取宠式的新闻;管理好自己的朋友圈,必要时屏蔽它或是只看一些有价值的内容。就算忍不住看,也最好保证自己看的内容是有价值的。
2. 看有价值的内容。最好用一些有深度或是成系统的文章,代替无目的的碎片化信息。同时也可以学习别人是怎么分享的。
3. 学会分享。如果懂得分享之道,它其实能很好地帮我们建立个人品牌。这个分享时代的好处之一就是每个人都拥有很多机会,只要利用好这些机会,发展自己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如把自己的技能转换成课程,把自己的文章转换成稿费,当然,这些是建立在前期的努力之上的。对于我们来说,朋友圈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了。尝试分享一些有价值有意义的内容,如自己的经验、技能、对生活的感受看法,同时反过来也可以促进自己更深入地思考。
在这个分享成瘾的时代,我们能做的,就只有拥抱这股潮流。《未来简史》里面的这句话说得很好
现代的新座右铭是:如果你体验到了什么,就记录下来。如果你记录下什么,就上传。如果你上传了什么,就分享。
谢谢大家的阅读!有什么好想法,别忘记分享哦!๑乛◡乛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