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萨洛尼基 --- 不假装 Grown-up
还隐约记得佳倩姐从印度做X回来说的话"带来的零食很快就会被吃完,拍的照片和明星片也会夹在日记本里慢慢褪色,可是心头的故事啊,无论过了多久,回想起来仍然会笑出声来"。
打开电脑准备这份returning report, 却一下不知道应该怎么开头,要定什么主题才好。于是又连上VPN,打开iMessage,联系那些个在地球另一端的人们,然后等再放下就是3个小时之后的事了。
这一段49天的不知道应该用什么名词来概括的经历,算是给自己打上一个“grown-up”的标志吧。
独自接触外面的世界,从visa开始处理所有的问题。透过飞机窗看下面的星星点点,与去罗马尼亚的妈妈交谈,在保加利亚的机场等了六个小时,吃着左手边AUTH学生给的芝士面包,和右边的婆婆一起看Friends。历经22个小时,重于到达塞萨洛尼基机场,明明失联8个小时,却一出机场就看到了拿着写着我名字牌子的项目负责人。
希腊真是个搞不懂的地方。 明明国家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已高达12%,学校还是每天供9万人天天免费三餐不重样。 明明六月份要高考,全国的高三学生在34月份会有一次class trip,政府出钱带大家出国玩,长达两周,在西欧各国浪的飞起。
很多人问我在塞萨的五周时间都在做了什么项目,简单来说就是帮助塞萨洛尼基奥林匹克博物馆找中国赞助商。
如何让在希腊帮希腊的博物馆找中国的赞助商呢。从一个完全不关性体育活动的人到了解奥林匹克的发展史,细查1996年届间奥运会的重要性。分析比较奥运联盟内各个博物馆的差异,尤其是与中国博物馆的差异,找出塞萨的闪光点,做PPT,找中国企业的联系方式,做Excel。
项目之外,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博物馆本身不仅仅是一个成列馆,更是塞萨城内儿童的第二课堂,是孩子们课堂外寓教于乐的天地。博物馆内每个Educator都会策划独立的教育项目,往往以班级为单元,用游戏的方式教授孩子们关于古代奥林匹克或者现代奥林匹克的知识乃至与之相关的希腊神话故事, "The kids love it for sure",我从孩子们脸上灿烂的笑容就可以知道为何这位Educator会如此自信。每次Educator只会专注于某个话题,然后在半天的时间内用故事和游戏支撑起饱满的教育内容,似乎与我儿时在博物馆中灌输式的导览有着巨大的反差。每一个博物馆背后都有庞大的知识体系,让孩子们获得的哪怕是沧海一粟才是博物馆教育项目的意义,而绝不是仅仅到此一游而已。
项目只是这个旅程的三分之一,学会过朝九晚五的生活,学会主动向Director请教,说是volunteer更像是inter。除了项目,还有 生活,对自己负责。到塞萨的第二天,在商场被偷了所有的卡和300欧现金,因为时差导致无法及时联系国内挂失急到浑身发汗。怕父母担心硬是咬着牙没说,每次电话都说自己没事钱够用,发Facebook卖纪念品代购找兼职赚回300欧。仍然记得起当时整个头脑发蒙的状态,但“现在心里叹一口气,也还是能笑得很好了”。
而这一路,从塞萨到雅典,到圣岛,从罗马到佛罗伦萨,从威尼斯到巴黎,最美的故事并不是发生在最美的街头,而是发生在那些可爱的人们里。无论是笑着和你打招呼的,亦或是冷漠的,又或是让我感到害怕的,都已成为我故事的一部分,成为我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