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摘自勒柯布西耶的《走向新建筑》(第二版)外加一点小思考~
1.工程师们是健康而有魄力的,积极而有成效的,高尚而心情愉快的。
建筑师们却失去幻想、游手好闲,不是吹牛,就是闷闷不乐。这是因为不久他们就会无事可做了。我们再也没有钱去造那些历史纪念物了,我们需要洗一个澡。
工程师们正为这种情况做准备,他们将造房子。
2.因此,有必要提出房屋、街道和城市的问题,有必要考查一下建筑师和工程师。
其中勒柯布西耶对建筑师,提出了“三条”备忘录
体块——作用于感官,使我们借以感官和量度的因素
表皮(面)——丰富感知的外套
平面——体块与表皮的生成元。其中谈论到了雅典卫城,从山门看帕提农、伊瑞克提翁和雅典娜神像,建筑物不对称的体型塑造了强烈的节奏,景观自然是厚实的,有弹性的、新鲜的、没有尖锐性、没有统治者。。。思考一下我国的历史纪念性建筑,多为中央集权的对称建筑,中外文化是两个筐子,切莫东筐西凑。勒柯布西耶指出了建筑的平衡布局之美,即满足韵律的方程:相等(对称、重复);均衡(雅典卫城,各种对比的运动);抑扬顿挫(目标统一,主题鲜明,建筑原则上的差别,而非装饰的差别)。不禁感叹大师就是大师,透过表皮看本质的本领少有人get。
基准线——一种手段,将建筑提高为可感知的数学
3.勒柯布西耶作为现代建筑大师,他崇尚的是秩序的创造以及纯粹的精神创作,在谷仓、机器以及摩天大楼中间,通过建筑联系起人们情感的纽带,顺从与感应宇宙的规律。总结一下他的建筑精神或许是一种理性感知下寻求的感性平衡。
4.托尼·加尼埃的“工业城”中的居住区,提出今后社会有支配土地的自由,每家一栋房子,土地一半居住,一半绿化(大家公用,没有围墙)。今后的城市步行者不必完全依“街道”而行,城市的土地就是一个后花园。ps:可以说这种居住模式是很理想也是和谐的,比我们当前提倡的没有围墙的开放街区足足早提了一个世纪。
5.勒柯布西耶1920年塔城平面
特点:高层摩天大楼,人行道与高速交通道分开
路面层——通过柱子提高到20m高。六层楼。。。架空部分都是下水道、市政管线等
柱子思想最早源于——奥古斯都·彼亥(对巴黎的下水道系统有深远影响,网上可以查一下巴黎的地下管道系统,蛮有意思的,游客还可乘船游览)
这种塔城构思符合勒柯布西耶的秩序与规划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