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有个比喻,大象和骑象人,我们的大脑,感性是大象,理智就像骑象人。
遇到事情,我们的第一反应是本能、是感性,这种反应在远古时代很有效,能够避免危险,有利于生存,如:大部分人上台演讲,会紧张、手足无措、两腿哆嗦,这就是人类动物脑的本能反应,上台面临台下几百双眼睛,在古代面对大量的眼睛,可能就是被猎物盯上了,你要么把对方打败,要么就是赶紧跑,避免被对方吃掉,你的血液会流向四肢,而在台上不能逃,就会出现大脑空白,双腿哆嗦,记得初中第一次课间操喊操(当时还没有广播,通信基本靠吼),下来同学说,你的腿一直在晃,与其说是晃,不如说在抖。
我们的大脑趋向于怎么省事怎么想,比如一种疾病传染的机率是24%,另一种疾病1万人可能会有1800人被传染,你觉得那种疾病可怕?大部分人会选择第二种,为什么18%比24%更可怕,因为对24%没有概念,对1800人觉得数字大更可怕。
那些JS(奸商)利用这些特点误导我们(JS宣称的销售策略),100元以下的商品说百分比,降价5%,10000万以上说降价500,实际也就降了5%,先涨价再打折的套路更不用再提,没有理性思考,只会中了商家的套路,被别人控制。
事物都有两面性,该用感性的时候也不能想太多,足球比赛点球的时候,用感性去踢足球,如果用理智去思考,这么多人看着,千万要踢好,踢飞了多丢人,压力大了反而会踢不好。
为什么新年立的愿望大部分难实现,看到体检报告,再也不能这样了,立志锻炼身体,办了健身卡,一个月去不了几次,上班太累了,下班就想回家,空调、WIFE、西瓜,葛优同款沙发,来个葛优躺,刷会手机。
习惯的养成就像那头大象,只有和大象交朋友,让大象慢慢改变,比如健身不一定非得一天跑个十公里,会把大象吓着,要告诉大象咱们一天已经运动不少了,点一次鼠标消耗多少卡路里,挤一次公交消耗多少卡路里,现在只要去健身房待那么一会儿,就完成了今天的锻炼任务,让大象觉得这事挺容易,目标简单,容易实现,让大象尝到了甜头,以后自动就会去健身房,当然时不时再给大象吃个香蕉,鼓励自己。
人的本能是随大流,在古代是怕被 同伴抛弃,那样生存就是问题,而现在没有生存问题,随大流就是问题,股市涨了大家都买,跟着买,最终掉坑里,遇事多质疑,真的是这样么?如果理由不成立,是否还有其他原因,是因果关系,还是概率事件,或者随机事件?
遇到紧急危险问题用本能,遭到新问题,控制情绪,多用理智去分析,冷静处理,改变习惯,还是想办法处理好骑象人和大象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