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林子的空间】
在刚接触BDD(Behavior Driven Development,行为驱动开发)的时候,我以为就是用Cucumber这样的工具来编写场景用例,从而实现自动化测试,甚至很长时间分不清BDD和ATDD(Acceptance test driven development)到底有什么区别。那么,BDD真的就是用来做自动化测试的吗?本文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理解的BDD。
为什么要BDD?
“开发软件系统最困难的部分就是准确说明开发什么” (“The hardest single part of building a software system is deciding precisely what to build” — No Silver Bullet, Fred Brooks) 。
场景一:业务分析人员觉得自己分析的需求已经写的很清晰了,并且跟技术人员进行了足够的沟通,可是开发完做Desk check的时候,发现所开发的功能还是跟期望有差距。
场景二:开发团队辛辛苦苦开发完一个功能,满怀信心的去给产品经理/客户展示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客户需求的功能不是这样的。
这些场景是不是似曾相识?为什么会这样?第一个场景是开发团队内部技术人员跟需求分析人员的理解有偏差,导致大家理解的需求其实是不一样的;第二个场景是开发团队没有真正理解产品经理/客户所提出来的真实需求,导致开发的产品跟需求不一致。其实,产生这两个不一致的真正原因是因为不同角色有着不同的领域知识,说着不同的语言,大家在沟通的时候,如果都用自己领域语言,必然会产生沟通代沟,导致理解的不一致性。
领域知识不同、语言不通导致沟通障碍,这个客观存在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呢?BDD正是为此而生。
BDD是什么?
BDD的提出者Dan North强调BDD不是关于测试的,它是在应用程序存在之前,写出用例与期望,从而描述应用程序的行为,并且促使在项目中的人们彼此互相沟通。
要给BDD下个清晰易懂的定义很难,包括大师们也这么认为,这里试着总结以下几点:
1. 关注的是业务领域,而不是技术:BDD强调用领域特定语言(DSL, domain specific language)描述用户行为,定义业务需求,而不会关心系统的技术实现。
2. 不是工具,强调的是一种协作方式:BDD要求各个角色共同参与系统行为的挖掘和定义,以实现对业务价值的一致理解。
3. 不是关于测试的:BDD源自TDD,又不同于TDD,重点不是关于测试的,但可以指导更好的做自动化测试。
4. 全栈敏捷方法:BDD促使团队所有角色从需求到最后的测试验证,进行高度的协作和沟通,以交付最有价值的功能。
BDD怎么做?
用例场景的描述格式“GIVEN... WHEN... THEN... ”对大家都不陌生,但用这个格式写出好的用例却是非常的难,尤其是新手。这里总结几点供大家参考:
1.业务层抽取,业务语言描述
根据业务流程找出对应的数据流,在每个数据停留点或者数据发生变化的点进行纵切,抽取出一个个用例场景。下面以一个真实业务来说明。
实例:
员工在企业系统创建空白问卷,发送给委托人,委托人可以在用户系统看到问卷并填写,填写完毕提交后,员工可以在企业系统看到填完的问卷报告。业务流程和数据流如下图所示,根据前面描述的方法可以切分出四个用例场景。
场景的描述语言一定是业务领域可懂的,不要涉及任何实现相关的技术细节。所描述的场景一定是从业务层抽象出来,体现真实业务价值的。
2.技术人员可懂,自动化友好
所描述的用例场景要能驱动开发,必须要让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要指导自动化测试,还得要求对于自动化的实现是友好的。
这一点似乎是跟第一点有些矛盾,但我们严格遵守BDD的格式要求还是可以做到的:
- GIVEN从句描述的是场景的前提条件、初始状态,通常是一种现在完成时态;
- WHEN从句是采取某个动作或者是发生某个事件,一定是动词,通常是一般现在时;
- THEN从句用“应该…(should be…)”来描述一种期望的结果,而不用断言(assert),后者与测试关联更紧密。
3.数据驱动,需求实例化
抽象的业务语言描述的需求,往往由于太抽象而缺失掉很多关键信息,导致不同人员对需求理解的不一致。想要既抽象又能包含细节信息,就需要采用需求实例来描述。简单说来,就是给场景用例举例说明。举例就会需要列举数据,如果在场景用例描述里边直接添加数据实例,那样的用例将会很混乱,可读性和可维护性都非常差。如果我们能够在描述场景的用例里边用一些变量来代替,把变量对应的值(数据)提取出来存为一个表格或者独立的文件,这样将会使得用例的可读性很好,而且也不会缺失细节信息(数据),后期的维护和修改也较为方便。这就是数据驱动的方法来描述实例化的需求。
下面举几个例子,大家体会一下:
场景一:检查收件箱,可以看出第三个清晰明了且能体现业务价值,比较符合上面的要求。
场景二:限制非法用户查看某些受限内容,BDD要强调什么(What),而不是怎么(How),第二个写的比较好。
场景三:添加图书到购物车并计算总额
BDD的工具有Cucumber、JBehave、Twist、Concordion等,工具的优缺点和使用方法,网上都有丰富的文档可参考,在此不作介绍。
BDD有什么好处?
BDD的作用是把利益关系人、交付团队等不同方面的项目相关人员集中到一起,形成共同的理解,共同的价值观以及共同的期望值。它可以帮助我们:
1. 关注用户行为
2.交付最有用的功能
3. 在团队内部维护一致的术语
4. 探究需求实例
5. 编写和维护需求
6. 创建活的文档
7. 消除协作与沟通障碍
什么样的项目适合BDD?
- 简单的一次性项目,沟通交流成本都较低的情况下,没有必要使用BDD;
- 业务比较轻量,重在技术方面的项目,可以使用简单的白板上的BDD,不需要在BDD工具记录需求用例文档;
- 业务复杂、团队成员较多的项目,沟通成本高,BDD很有必要。
常见疑惑
1.BDD与TDD/ATDD
TDD是测试驱动开发,ATDD是验收测试驱动开发,都是关于测试的,是与所开发的系统紧密联系的。而BDD则不同,前面提到过BDD不是关于测试的,着重关注需求、关注客户的业务价值,所描述的需求用例是可以独立于软件系统存在的,因为客户的业务是始终存在的,不取决于是否有软件系统来支撑。
2. BDD与SBE
SBE(Specification By Example,实例化需求)是在BDD之后由Gojko提出来的,也是关于需求的,主要强调通过列举实例发现需求中的缺失概念。BDD也是关注需求的,同样会使用实例来描述行为。两者的本质没有区别,只是概念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