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天的工作型PPT训练营回来,一直在整理灵感,看资料,用来总结,但不知道从哪个角度入手?直到刚才一个偶然的故事…
这个培训课题是“工作型PPT训练营”,因为那个老师姓包,所以社群叫做包子铺。在分享群里有个小伙伴“兴奋”问,“这是什么群?”“教做包子吗?”
我和其中一个小伙伴立刻回复了一些话,意思大都一致:1.你不了解、没有需求不要进来 2.交往以对方为中心,不要随意“幽默”。后来觉察了,可能我太敏感,同时告诉自己,也许捍卫内心情感只是一种习惯性本能。
那两天的感受摞起来可以简单的安全的总结:
1.唯有成长、健康与爱,不可辜负。
2.这不仅仅是一门PPT课程…
3.透过现象看本质,可以更高效的认知世界。
4.单位时间的整体效率,决定了差距,比如理论上每个人都可以考进清华、北大。
5.了解底层逻辑,能够更清晰、更轻松的生活。
6.尝试从那些听到的话里,觉察出省略号。
7.好奇心,可以插上翅膀。
8.关注那些重要不紧急的事,做好时间管理。
9.触类旁通也是一门熟能生巧的手艺活,包括意识里的觉察。
现在我以三个关键字作为这次课程的总结,【逻辑】、【能量】、【觉察】。
关于逻辑,那是底层逻辑。我从记忆里提取两天与底层逻辑有关的,有与PPT有关的底层逻辑,涉及美学原理;有与人生有关的底层逻辑,涉及真善美;与职场有关的底层逻辑,涉及权力悖论背后的简单需求,世故但不炎凉。精进了便是我们自己的修行。
在PPT技能讲解的那一块,包翔老师提到了PPT对于职场人士的重要性,以及PPT如何给我们带来乐趣。
细节部分讲解到一个好的PPT从哪些标准去衡量,比如为什么这个PPT是及格的,为什么这个PPT是优秀?
说到美观,详细提到了一个对齐的功能,以及如何一键操作将原本尺寸、位置和形状不一的图片立刻美化。
还有大量常年积累的经验,包括这些经验背后的故事…重要的是这些经验不小心被主流趋势认可。
如果你好奇我说的这些,欢迎你加入我们。不考虑个人崇拜,包翔老师的确是一个温暖的人,这就是他的第二个关键,能量。
关于能量,那是能量纯净。坦白讲,在离开学校之前,到才工作的相当一段时间里,都有不同风格的怀着同一种关心的目的,向我灌输社会的可怕与人心的冷暖,同时我又坚决怀疑。
当然,我的坚持与怀疑最终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后来我遇到的大多数人是温暖的,后来我看到了能量纯净的人,会忍不住靠近,只是想有一天,我也要成为这样的人。
在这两天的课程里,我们小伙伴也深有体会。比如,包翔老师完全可以以告知的方式和我们分享关于PPT的那些技能,像以前大学上某些课一样…比如他完全可以趁着分享的同时,得瑟得瑟他的成功案例…比如他完全可以不用为大家准备这么多的贴心礼物,包括温暖的忠告…毕竟,谁也没有义务这样。从整个课堂,我们收货的,从商人思维的角度,这就是一笔赔本的买卖。
可是…事实上并没有。当然,那种档次太低的方式,他也看不上,不是一个频道。理由很简单的,我们都知道每个行为和意识,都有可能折射出我们本来的自己。
他的简书最后一排的签名是“谢谢你的爱,今生不忘怀。”
所以才有了课堂上幽默的表达、真诚的笑容、以及偏北方风格的直率与坦荡,还有提及生活中那些美好的瞬间…和以前的微机课对比,我确信,我是来了一个假的培训,真的交流。
这一切,从教练状态,无不充满着觉察…
他提到的关于PPT的底层逻辑,是经验积累与分享,也许我们还没有阅人无数,但已有名师指路。同时觉察,PPT这个点背后的底层逻辑,触类旁通,是不是可以用在其他的地方…那些与PPT无关的地方,比如简约之美。
他提到的关于职场上的底层逻辑,我们是不是有一种“原来是这样”的感觉,同时并不觉得炎凉,一来我们相信自己有接纳事实的勇气,二来我们是从一个温暖的人、一个温暖的场域得知。同样觉察,是不是可以解释了当年我们年少无知时由单纯引发的一系列委屈?我们要如何通过我们了解的,更好的过好当下,去期待中的未来?
他提到的关于人生的底层逻辑,是不是让我们想到真善美,还有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大道从简”。包翔老师说过一句话,大致意思是所有了解人性和性格的流派都只是工具,最终目的是让我们重新学会去爱。
关于道、术、法、器,我们相信不管干什么都逃不脱这四个字。关于技能,我们可以勤学苦练熟能生巧,当然也要考虑时间的性价比;关于我们自己,我相信一路简单得只是个修行、修心的温暖陪伴过程。
同时,术业有专攻,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也需要重点整理课堂上的干货,“温故而知新”。期待每一次遇见,都是自己准备好的进步,才开始的成长。